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寻访江苏脱贫奔小康的故事”活动
作者:张佳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决战脱贫攻坚,江苏在行动”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为更好的了解江苏省脱贫攻坚的成果,江苏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分别来自江苏泰州、盐城、淮安、徐州、宿迁的五名学生志愿者对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采访了解。
01西冯村的脱贫故事
2月18日,江苏省泰州市志愿者秦珮雯来到了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西冯村了解该村脱贫攻坚的成果。西冯村村民委员会报账员丁建平先生接受了采访。在采访中,丁建平提到西冯村2016年被定为经济薄弱村,后来通过“盘活村里闲置资金”、“租赁村里闲置资产”、“打造高效农业”三种主要措施,三年时间村集体收入从37.46万元增加到76.52万元。同时丁建平还提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村里着重保障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村干部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最后在谈到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中,丁建平侃侃而谈,认为红色精神首先是要热爱祖国,其次要为祖国的事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西冯村脱贫攻坚过程中,有一个由村里年轻青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职能是为村里提供就业工作岗位,并且同时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丁建平称这样的青年奉献精神可以理解为是对红色精神的一种诠释。
图为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西冯村报账员丁建平接受采访
02 企业商会对口帮扶徐州贫困村
2月19日,江苏省盐城市志愿者汪卫健联系到了江阴市盐城商会副会长、江阴富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桂龙先生。汪经理和江阴市盐城商会主要对口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东联村,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他们结合村里现有的资源和剩余劳动力现状,提出了三年共捐助90万元的资金扶贫计划,主要用于建设蔬菜的深加工基地,利用现有的网络渠道,打开东联村的产品销路,最终将盈利的资金通过村干部落实到村里贫困的家庭,通过这一项计划每年能够扶持10至12户家庭脱贫。谈到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汪经理认为红色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进步、民主的共产党精神,汪经理感慨万分,他表示他们70年代的这一辈人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倍感幸福,在这样的大家庭中为扶贫工作做出一点贡献是义不容辞的。
图为汪经理接受志愿者采访
03 革命老区刘老庄的脱贫故事
2月20日,江苏省淮安市志愿者钟玥来到了淮阴区刘老庄镇银猫村,村支部副书记王子东给我们志愿者介绍了银猫村的脱贫攻坚成就。银猫村主要采取乡村两级干部结对帮扶的措施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四年的努力,全村的83户低收入户中有30户在2020年底已经脱贫,剩余的仍在全面进行中。刘老庄镇属于革命老区,近年来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借助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弘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怕的牺牲的斗争精神。
图为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
04 徐州的健康扶贫
2月21日,江苏省徐州市志愿者王潇潆联系到徐州市睢宁县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朱立东,在与朱科长的交流中了解了健康扶贫的主要内容。该健康扶贫主要政策包括:代缴参保费用、提高报销标准、降低起付线、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重大疾病保险。健康扶贫的开展有效的保障了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的就医,是脱贫攻坚道路上人民健康的保证。
图为徐州市睢宁县第三人民医院朱立东接受采访
05 苗圩村四项措施脱贫攻坚
2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志愿者陈天瑞来到了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苗圩村第一书记程露露接受了采访为志愿者们介绍苗圩村的脱贫攻坚成果。程书记介绍苗圩村在2015年有155户566名村民是低收入农户,整个村的集体收入经济不超过5万元,是省内经济薄弱村。在脱贫攻坚政策下发后,通过“增加村民固定资产投入”、“引进工业项目提供帮办服务”、“引进高效农业”、“发展庭院经济”四项脱贫攻坚措施,在2019年底苗圩村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同时2020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超过35万元。最后谈到红色精神,程书记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当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带领村民走好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
图为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第一书记程露露接受采访
通过学生志愿者对江苏几个城市村道的采访了解,能够看到决胜脱贫攻坚,江苏一直在行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要学习弘扬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