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1-06-04 13:59:32
浏览

  来源: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家和融媒讯】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国内顶尖高校位列其中。这是中国教育国家层面上的高瞻远瞩、大刀阔斧、创新发展。此举标志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快马加鞭。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端定位、高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仍然有部分教育专家甚至是职教同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端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拿“历史身份”“战略模糊”“功利诉求”长篇大论,甚至一度提出职业教育所谓的“概念危机”,给职业教育限定发展的“天花板”。之所以会有这些论断,应该是他们尚且没有深刻领会当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的和类型定位,没有问题导向意识,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搞明白“职业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

  任何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都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全国职教大会的召开,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所谓同等重要,就是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职教现代化和普教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左膀右臂,从来不是对立和竞争的关系,而是同心同向、携手与共、深度融通、协同发展的互促共荣的关系。

  不过,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不同的教育类型到底是哪里不同。事实上,普教偏向于教授知识、规律,偏向于“求道”;职教偏向于教授技术、方法,偏向于“用术”。

  求之于道便是普教,用之于术便是职教。

  举例来说,教育乡村孩童重德行信念是普教,培养医学博士用于临床实践就是职教范畴。舍身筹款建校,播撒教育情怀的张桂梅,让孩子们摆脱愚昧走出大山,这是“求之于道”,是普教;国家培养的医学博士屠呦呦发现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获诺贝尔奖,这是“用之于术”,是职教。

  简单来说,普教偏向于“教人做人”,职教偏向于“教人做事”。普教志在立德,职教重在树人。

  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未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无疑是职业教育的范畴。

  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办未来技术学院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的落实举措,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

  进一步思考,一流高校办未来技术学院是在“支援”职业教育吗?

  《孙子兵法》说,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北大清华是学术型大学,历来是当之无愧的普教国内标杆,是国内教育“道”的权威,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应该必须同时是“术”的权威。之所以是一流,必然是有道有术,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一流高校办职业教育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追求卓越顶尖的必然选择。

  当然,“道术相合”并不是某一部分学校的事,而是所有学校的分内之事。事实上,道和术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我们既要“教人做人”,又应“教人做事”。“立德树人”本身就是所有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是不同的教育类型的教授内容有所侧重而已。

  再次强调,我们明确普教与职教的不同,不是在搞分化对立;同样,我们阐述两种教育的共性也不是在混淆界限、模糊概念。不同是两种教育的所教授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相通是两种教育都是在为国育人,为党育才,这是职普广度融通,深度融通的先天条件、联系纽带和发展保障。

  要正确地认识和发展这两种类型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就要坚持和而不同,做到互促共荣。

  

 

  ​(文案:李志虎 校稿:张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