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上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1-06-04 15:38:54
浏览

  作者:余文国、朱思斌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

  参加中国革命整整十七年,

  日本强盗五月扫荡咱路东,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咱老百姓,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乡们:

  他为国家他为人民费心心血。老乡们:

  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老乡们:

  咱们辽县老百姓要给他报仇恨......”

  您听过用山西话这一纯朴的乡音唱的这首《左权将军歌》么?这是在1942年太行山一带敌后抗日根据地为纪念牺牲的我军将领左权而创作的歌曲,当年这首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与斗志。

  如果你没到过山西左权县(原辽县),没到过抗战中后期八路军总指挥部—麻田镇,没到过左权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那么你看到这段歌词时可能还不足以感动,也许在你的记忆中的左权将军形象,还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简单的一句话:“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仅此而已。但是,当你真正走近这段历史,看到太行山一带的千沟万壑,看到这里的军民亲如一家、誓死抗日捍卫家园时,你会感受到军民团结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当你读到左权将军在抗战烽火间隙匆忙写就的十一封家书时,你也会为左权将军的铁骨柔肠而动容。

  红军胜利长征以后,转战至陕北,国难当头之际,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随即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从1940年始,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晋中市辽县麻田镇驻扎五年之久。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企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并刺杀彭德怀等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在保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的十字岭战斗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掩护一起突围的干部群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就这样,年仅37岁的左权倒在了太行山上。

  

 

  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左权将军是为抗日捐躯,其死重于泰山。1942年7月7日,延安党政军民各界代表1万多人隆重举行纪念并追悼左权等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为铭记左权将军,经辽县万余民众请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于1942年9月18日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从此一个以左权英名命名的左权县在中国的版图上诞生了。颇有意思的是,1958年,山西省委遵从中共中央作出的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地名的重要指示,要去除左权县名,将左权县归和顺县,革命老区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当地的老红军跑到北京,见到了彭德怀、杨尚昆等老首长,最后经朱德委员长报告给了毛主席,坚决不同意去掉“左权”。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地说,既然群众不愿意改县名,那就还叫左权县吧。

  一个人去世那么多年,还能被人民群众记得,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就能让人热血沸腾,凭什么?凭的是左权将军极高的政治、军事理论素养,是八路军学历最高的将领之一;凭的是他是一个可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幸福,为自己所追寻的事业奋斗的人,是一个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无限光明、伟大的人;凭的是他是参加过长征的人,历经磨难最终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的人;凭的是他在抗战相持最艰苦的阶段,粉碎日伪军“扫荡”,协助指挥百团大战的人;更多凭的是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国家,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在匆忙转战之余,左权给已经12年没有见面的母亲写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誓死抗日的决心:“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在抗战问题上,他格外地豪迈坚定,在财经开支问题上,他却“斤斤计较”,他会掰着手指头从衣服、鞋子算到小米、萝卜、山药蛋,从枪炮、子弹算到铅笔、茶叶、纸张。他说,这些开支都是老百姓给我们解决的,老百姓也很穷,每一点东西都来之不易。就算在掩护八路军总部从麻田转移的最危险的时候,他首先想的还是群众安危。在左权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里,当他听到敌人的炮弹呼啸而来时,喊着让大家卧倒,同时把两个女同志按倒在地。虽然两个女同志得以幸免,但不幸的是,左权的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殉国。

  

 

  左权将军牺牲后,老战友彭德怀悲痛欲绝,亲自为他守灵,并含泪写下了这样的话:“……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朱德总司令挥笔写下:“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抗战岁月里,像左权这样为国捐躯的还有许多。抗战期间,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以及地方部队牺牲的团以上干部1067名、旅以上高级将领302名。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其实,他们也有感情,也有思想。共产党人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恰恰相反,共产党人是善于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人,是有着与常人一样七情六欲的人。在抗日激战的空隙和行军途中,左权也没忘记远在延安的自己妻子和女儿。从1940年12月到左权牺牲,他为妻子与家人共写了12封信,其中一封信因为战火遗失,保存下来的11封信共1.6万字,左权在信中写了大量思念女儿和妻子的话,让我们分明看到一位在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向来不把个人感情流露于外的将领,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在1942年5月22日写的第十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志兰:......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如果信只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还感受不到战争的危险,反而觉得画面温馨。但接下来再读,会让我们心中一沉:“重复说,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信末,他忍不住呼唤:“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四个“念”字背后,是刻骨铭心的思念,更隐含着时刻准备牺牲的诀别之情。当这封到达身处延安的妻子刘志兰手中时,左权已牺牲,而这封左权将军牺牲前3天写下的家书,成了左权深情的绝唱。念、念、念、念!一片深情赋予谁?是妻子,是女儿,更是所有劳苦大众,是我们整个苦难辉煌的民族。

  左权牺牲以后七年,1949年全国解放,朱德总司令命所有经过醴陵的部队,务必绕道左宅,看望英雄母亲。当所有将士扑通跪下,山呼海啸般呐喊:“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儿子!”那一刻,天地垂泪,气壮山河。只是到这会儿,英雄的母亲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小儿子再也回不来了。左母擦干眼泪,请人代书:“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近半年后,老人安然辞世。

  2021年5月12日,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共安阳市教育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来到山西晋中市左权县十字岭,来到79年前左权将军殉难处进行吊唁,缅怀先烈。在为烈士敬献鲜花时,站在旁边的一位老太太,也用自己颤巍巍的双手,毕恭毕敬地捧着一束鲜花献在烈士雕像前。我们不知道她是谁,但我们知道,无论多少年过去,英雄都不会被人民忘记。英雄也从未被他的人民所忘记。

  

 

  站在山巅之上,环顾太行千山万壑,耳畔似乎又想起了当年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那首老歌《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编辑:中联关委融媒中心许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