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人形象 扬时代正气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1-12-23 14:53:21
浏览

  ——谈《苏东坡兄妹传奇》时代正能量的精神塑造

  作者:王庆新

  在近期的影视作品丛林中,古代题材的比例明显减少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政策性“限古”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格调色彩,尤其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自身原因,以及作品为吸引观众眼球,刻意追求凶杀、鬼怪、荒诞、戏说之类负能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事实上,许多古代经典题材其含金量是现代题材所无法替代的,也是不能一概排斥的。

  就古代题材文艺作品的个性特征而言,许多闪光的亮点都与现代题材的作品是相通共融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传承。因此,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借古人形骸,扬时代正气既是文艺工作者担负的时代责任,也是使古代题材作品成功见诸影视等载体的保证。

  笔者以三年之力写成的《苏东坡兄妹传奇》(简称《苏》剧)35集电视文学剧本,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展示了主人翁苏东坡从政四十二年的仕途经历和业绩,多方面地地表现了苏东坡作为一代贤官的家国情怀,吻合了新时期倡导的治国理政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写古人今人化”的实践。

  一、广具社会影响力的公信形象是成功塑造主人翁的前提与基础

  从宏观角度而言,影视作品的选题能够完美体现古为今用的契合,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关键是主人翁的选择,他必须具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广众影响、丰厚业绩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一般平庸之辈,即使艺术形象再生动也体现不出相应的高度和效果。因为那都是作者笔下生花的装饰,其精神力量是苍白无力的,是悬浮式的产物。

  纵观中国历史,就文人官吏而言,苏东坡的社会影响力、公信力是无人可比的。这不单纯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而是他胸中奔涌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激情,身居逆境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家国信念,以及他从政四十二年、主政八个州,立足各行各业的任职基础。这些决定了对他的可塑性。就苏东坡的社会影响和公信力而言,那是屈指可数的。一场大考之后,宋仁宗看到苏东坡的试卷,感慨地对主考官欧阳修说:“为后世得一太平宰相。”宋神宗读了苏东坡的诗词文赋叹道:“李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识)。”宰相韩琦听了苏东坡的答辩,由衷赞道:“苏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天下用。”主考官欧阳修更是有感而发:“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三十年之后,无人再谈老夫。” 苏东坡的墓志铭更把他的一生提升到恰如其分的高度:“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宋孝宗称其为“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深涵光芒”。并赐谥号文忠公,亲为《苏东坡集》撰序。宋史对苏东坡作了中肯的评价:“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古人对苏东坡的评价似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近代、当代的权威评价亦是如此。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位诗人是屈原、陶渊明、杜甫、苏东坡。而其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此四人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秋。”一生研究苏东坡的林语堂评价道:“苏东坡是这样一个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国内人高赞苏东坡,国外人亦对苏东坡崇敬有加。2000年法国《世界报》搞了一次“世界千年英雄”评选,在全球十二名入选者之中唯一的中国人便是苏东坡。可见苏东坡在世界人眼中的地位。为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于当年12月8日专题报道了这次评选活动。由此可见,苏东坡成为1000年至2000年的世界千年英雄当之无愧。

  总书记十分青睐苏东坡,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便是苏东坡,曾引用过他的七个名句,尤对其“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的从政观大为赏识。认同了“借古人政绩观呼唤以民为本、以廉为首的官员人格”的执政理念。

  上述大量实例充分说明,只有高端人物才可歌可塑,才能映衬今人的高大形象。作者从古贤如林的史册中遴选苏东坡这位精英人物,足可从高端层面表现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社会分量。他的精神、情操、德行、品质和不凡的业绩有机吻合新时期的正能量,体现古今共融的特征,自然与时代合拍,为成功完成古人今人化的艺术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崇高精神境界和坚实的业绩是成功塑造主人翁的支撑擎力

  这个问题如何体现,根据《苏》剧的创作实践,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名人自身资格与职责的津梁作用是塑造主人翁的依托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蜚声中外的文学家,更是北宋年间少有的贤官廉吏。他在长达四十二年的从政生涯中,先后主政过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扬州、登州、定州,更在京城开封、凤翔及被谪贬的黄州、惠州、儋州任职。苏东坡每到一处都忠于职守、精诚务业,而不是那种口惠而无实的的空谈家。他在治水、抗洪、兴农、兴教、防疫、减税、赈灾、扶贫、惩贪、打黑、剿匪、开矿、治军等多个行业呕心沥血、尽职尽责,以无怨无悔的担当献出一己之力。

  徐州抗洪中与军民同守阵地,日夜奋战在抗洪大堤严防死守,使危在旦夕的徐州城安全脱险。主政杭州之时,为治理西湖的污染环境,把经受污染的西湖整治成碧水清波。身履湖州知州下车伊始,不顾地方官朝中有后台作靠山,毅然出手惩贪罚庸,以致受奸臣诬陷,遭致“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更可感人的是,初任凤翔签判之时,朝廷已下诏调苏东坡进京任职,但他出于对职责的担当,便主动请缨留任数日,将接手未竟的两起色匪劫女案清剿办结,使被劫民女得以解救。等等。

  正是苏东坡在多地担任地方主职,才足以履行主官之责,具有决定地方政务的资格,才足以发挥成就事业的津梁作用。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方能实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正是这种精英艺术形象所表现的精神、责任感和绩效,才可以产生令人宾服的公信力,以吻合时代的要求。文艺作品以古喻今是其基本功能之一,即以古人形骸体现时代精神,以其典型形象给今人以警示、启迪和教益,便是创作者塑造主人翁的依托和终端目的。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在继承古人精神遗产中不断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进取,以时代英贤之姿健步跨入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塑造古贤的精英形象,借以启迪、感化今人,使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应是文艺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情怀是主人翁的精神内核

  从民族文化体系而言,苏东坡是儒、释、道三教共仰的信奉者,尤对儒家思想情有独钟,对同代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信奉有加。《苏》剧的主旨立意,便自始至终贯穿了这根主线。在他不同的任职岗位上,在顺逆不同的环境中,矢志不渝地忠贞抚民报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初履杭州,正值瘟疫流行、万家惶恐之际,苏东坡亲躬疫区,巧借官民之力,使大面积瘟疫被扑灭。苏东坡任职密州之后,不遗余力为民救灾、剿匪,赢得了民心。更令人感佩的是,苏东坡以年逾花甲之身第三次被谪贬海南儋州,于逆境中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兴医治病,兴教办学,把一腔热诚献给黎族人民,为海南培养出第一个进士——符确。

  苏东坡的民本观念不是偶然的,而是维系了他长达四十二年的整个从政生涯。顺境中的驰骋,逆境中的忍耐,都没有动摇他那颗执着的痴心。事实上,他那种家国天下的人生观,与当代要求从政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曾主张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及“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报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正是出于这种初衷与目的,作者才将苏东坡的形象从为民立命、为民尽责的基点上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这位报国爱民、璀璨千秋的典范。笔者欣慰地感受到,成功地把苏东坡的艺术形象树立起来,会在当代的民本教育、廉政教育以及正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大智大勇的超人谋略和魄力是主人翁形象挺立的支柱

  苏东坡是古代文人官吏中的铮铮佼佼之士,无论在何处为官,无论在哪种环境之下,超越平凡的治政风格充分体现出不凡的智慧、勇气和魄力。这是由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决定的。在凤翔任期期间,为剿灭盘踞深山绝顶的色匪,苏东坡冒着极大的风险扮道入山,探得端倪,将色匪一网打尽,解救了受害的民女。在《智斗辽使》一集中,通过与辽使耶律洪基当场对诗对联,震慑了辽使。更见智慧的是,他以巧计与辽使周旋,把宋辽国境线向辽方推进了二十里,让辽使带着满腹狐疑和理不清的遗憾认可了新的划界。苏东坡任密州知州期间,为剿灭盘踞大青山的悍匪充分展示了大智大勇,以秋后围猎的计谋迷惑匪徒,将匪首西学贵束手就擒。苏东坡莅任徐州之时,以连环巧计令独霸一方的地痞恶霸皮三乖乖献出十亩好地,将横行乡里的皮三治罪,收缴赃款,以应建阻水黄楼之需。诸如此类智勇故事在苏东坡身上随处可见。

  古往今来,一位真正的高效治政的官员,不是单纯靠热情、蛮力、执着而成事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大智大勇和魄力。对此,古代称之为能臣,如今便是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时代格外强调干部要有担当和判断,“智者见于未萌”“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等等藉古“治世”的作为。这既是领导能力、治理思想、执政风格的折射,也是把古人治理政务的智慧运用于当代的治政实践。这便是我塑造苏东坡艺术形象的基本思路之一。

  (四)逆境中处处高歌人生的从容与坦荡是主人翁特有的人生价值观

  苏东坡的仕途生涯,有过“坦道骏马,高帆顺风”,有过潇洒恣肆,阳光春暖,更有过风流倜傥,也不乏浪漫多情,但更多的则是坎坷和运蹇时乖、经受着十年被贬的厄运。胸怀坦荡的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的折磨,先是被谪贬到黄州,由三品大员降为品级最低的九品团练副使。逆境中的他却从容安然,以经营“东坡”的农事解枵腹从公之厄。正在定州精诚治军、滋养民心工程大见成效之时,却被奸臣诬害,在无任何厘头的情势之下,被刚刚继位的小朝廷贬出定州。正在苏东坡于惠州兴建东江大桥、治理丰湖尽职尽责之际,朝中新党猖獗,又无端将他贬到天涯海角的儋州。但苏东坡却以超乎常人的忍辱负重精神,于蛮荒之地无怨无悔地教化黎民,为黎族兴医兴教,扶植农耕。朝中奸相章惇、御史李定等人屡屡施展阴谋,几欲将苏东坡置于死地。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的困境中,心里始终抱有崇高的信念,即坚信无辜之人的那副从容磊落肝肠永远是纯洁的,历史终会给予公正的评说。《定风波》中“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词句。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为报先生春睡美,道士轻打五更钟”的诗句,足见其顺逆不计的海样胸怀。最让人钦佩的是,在他垂老之年客居常州之时,有人劝其再度出山,苏东坡却没有把曾主政八个州的辉煌当作仕途的骄傲,而是把三处贬所看成真正的人生自我价值。竟从容发出“若论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回应。他真正的人生抛物线,紧系在被贬的三地,由此可见他处处高歌人生的可贵精神,这是少有的政治家所能持有的态度。

  历史的天平终究是公正的。历史荡涤了毁誉人生的污尘,给予了苏东坡中肯、公允的评价。作为今人,一生难免遭遇各种委屈、挫折乃至磨难,甚至是一时的冤枉。能否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则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贞亮的精神内涵。正确地认识所经历的那些摔打、挫折和考验,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磨难为动力,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只有身居逆境中的大丈夫,方能做到有过则滴血自舔,无过则以浩然正气挺立身姿,不气馁、不屈节,坚定地相信风雨过后便是晴天。

  (五)精英层面的崇高精神境界是主人翁可塑的特质

  翻开历史的画卷,在历代贤官能臣的群芳谱上,廉洁奉公者、克尽己职者、竭诚报国务民者、枵腹从公者甚至尽忠死节者比比皆是。若从理智行世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论,苏东坡当是群芳谱上一枝独秀的贤哲之士。这源于他博古通今的宏富学识,源于他身经世事炎凉的历练。苏东坡的崇高精神境界表现在敢冒天威之险。如为扬州农民奏报免除“积欠”的札子笔锋凌厉:“臣闻孔子曰‘苛政猛于虎’,若尝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苏东坡为免除百姓赋税,敢冒治罪、杀头之险而上疏朝廷,可见其为民谋利置生命于不顾的胆识。北宋时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新党、旧党之争,把王安石、苏东坡推到你死我活的党争漩窝之中,在朝时两党针锋相对几乎不共戴天。但在王安石致仕、大权旁落之后,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却主动到金陵看望了王安石,二人不计前嫌恩怨,毫无政治色彩地推心置腹,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金陵相会”佳话。司马光年老之时欲将苏东坡推荐于相位,但唯忌他不通党锢、不搞派性。苏东坡明知其意,却在主考中公正录选政敌新党首领章惇二子为状元、榜眼,使司马光含怒放弃让相位于苏东坡的初衷。但苏东坡却在关键时刻,不计失掉相位,作出了维护国家政治公信力和科考净土的毅然抉择。

  苏东坡这种以国家大业为重、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宏怀大义是令人崇敬的。这便是总书记青睐苏东坡并多次引用他的典故的原因。可见苏东坡的精神、情操、美德感人至深。法国《世界报》评选苏东坡为“世界千年英雄”也是有理有据的。苏东坡为今人作出了榜样。

  (六)亲情观是贤达人物完美形象不可缺失的要素

  纵观以往的一些文艺作品,尤其是受极左思潮影响的文艺作品,在所谓的大公无私的口号影响之下,往往是一味追求从公的一面,而对家庭、亲情都有所淡化和忽视。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观念,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说,重视家庭、亲情是一种必备的社会公德,在官场上亦是一种不可缺失的“官德”。事实上,从古到今,任何有成就、有德行、有社会公信力的贤官,都是爱家的。家是一个国家的微细胞,自古以来推崇的“家国天下”总把“家”与“国”相联系。“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美德,也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铮亮的符号。

  在《苏》剧的创作中,尽管大量笔墨写了苏东坡恪勤公事的情节,但在不少关键时刻表达了其深情的家庭观念。如密州救灾中几乎百日不入家门的苏东坡,但在中秋之夜仍忙里偷闲,与家人赏月团聚。其大夫人王弗过世之后,每逢祭日,苏东坡便斋戒辟谷一日。由于密州救灾事紧,一首《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弹唱,唱哭了在场的数百饥民。苏东坡被谪贬黄州之后,正逢奶娘任采莲病危、小夫人王朝云临盆难产的紧要关头,朝中奸臣派钦差查办他贪占公地之事。苏东坡冒着再度入狱的风险,为抢救奶娘与王朝云,拒绝与钦差相见。最令人感佩的是,在苏东坡谪居惠州之时,王朝云已病入膏肓,为救小夫人之命,亲去罗浮山为之采药。但却迷了路,最后昏死在山边河畔得救。在苏东坡所处的年代,纳妾是正常的婚姻制度。就在他临终前客居常州的短暂日子里,苏东坡不遗余力,查访到失散多年的私纳小妾王青媛和私生子。苏东坡对明媒正娶的妻子恩爱有加,即使对相处极短的私纳小妾仍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可见他诚挚的家庭观念。这要令当今那些为追求私欲而抛妻弃子的“陈世美”们所汗颜。

  三、突出鲜明的特色亮点是使文艺作品成功的精思妙造

  一部文艺作品的成功,自然更要体现它的独特色彩。而特色的体现,必须与选择的题材、构思的情节、尤其是主人翁的自身特质相契合。在《苏》剧的酝酿、选题、立意、构思、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便刻意在“特色”上下了功夫。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茶馆》《龙须沟》,十分注重艺术特色的打造,正是这些特色,才使作品成就了经受历史考验的不朽辉煌。这些特色即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特征、不同的社会风情、风俗习惯,直到三教九流的喜怒哀乐浓缩一笼,浓聚成一个京味十足的小社会,从而铸造了艺术的成功。《苏》剧的创作,便借鉴了老舍先生和《红楼梦》的创作理念和手法,针对苏东坡作为大文豪和华夏民族文化的特色,将儒、释、道三教文化、大量国学文化元素有机嵌入剧情,恢弘了文化气度。这恰恰吻合了当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的时政要求。

  一个有特色的剧本,还必须有搏人眼球的戏眼。即指剧情发展中令人过目不忘的情节和场面,打动人心的语言笑料,以及各呈异彩的特技表演等等。《苏》剧中每集都有一个或多个戏眼,尤其是苏小妹出神入化、令人意想不到的“妙招”,为全剧焕发了活力、生机和神采。

  (一)依据苏东坡的自身特质确定了国学文化特色格局

  《苏》剧中的主人翁苏东坡兼通儒、释、道三教文化。他不仅是国学家、政治家,更是涉猎社会百业的通材。完美地塑造好他的艺术形象,就必须抓住这些突出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有血有肉、精准的苏东坡,才不至于混同其他贤官廉吏而以单纯的情操、政绩来体现其形象。

  剧中随着情节的推进,将苏东坡的经典诗词文赋、对联、书法嵌入故事情节,以及他所具备的医疗、教学、烹饪、建筑、水利、农耕、游艺等技能都得以展示。结合情节的铺陈,全书不惜笔墨将儒、释、道三教的要点、国学精义元素,以及民族风情、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生子庆寿、地理天文、社会百科、掌故轶闻、神祉巫术、武术兵艺、民间工艺、魔术杂技、谜语字虎、酒令对弈、名胜古迹等融入情节尽情展示,初步统计其数量约达九百余件。尤其对苏东坡的经典之作如与黄庭坚、佛印畅游长江时即景豪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去庐山游览时的《题西林壁》,密州围剿悍匪时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思念胞弟苏辙写的《江城子·明月几时有》,在惠州窘境中咏出的七绝《食荔枝》以及为亡妻王朝云写的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等名作镶嵌于故事之中。这种鲜明的国学特色是《苏》剧的一大亮点,这是作品厚重的一个突出体现。若剧中的主人翁不是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而是《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半夜鸡叫》的高玉宝等虽有智慧,若硬将这些国学、文化元素塞给其人,便是油水不相融的尴尬,那是会惹出笑话的。

  (二)泼辣机巧女主角苏小妹为剧情增光添彩

  众所周知,苏东坡本来没有妹妹,只有一个英年早逝的姐姐苏八娘。但由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于《醒世恒言》中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把苏小妹的才女形象传播得家喻户晓,以致产生了比真人都真的效果。在《苏》剧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苏小妹出于三个目的。其一是因苏东坡毕竟是为政的官员,绝不能把传奇故事搞得不靠谱,故作者着意把不宜之事转到苏小妹身上,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抒张和展示。其二是以苏小妹替代已故苏八娘的再现,以解世人对苏八娘早逝的遗憾,用以作为苏东坡乃至苏门文脉艺缕的遗绪起到添丝补锦的作用。其三,苏小妹插科打诨丑角一般精彩的表演、不逊须眉的才华以及敢作敢当的泼辣秉性得到充分展现。试图以此增加本剧的戏眼看点,紧吸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好奇之心,以体现艺术效果。

  《苏》剧出版之后,据二十余名读者的评论,苏小妹艺术形象的塑造,收到了预期效果。为使苏小妹的才华和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作者特意做了两个铺垫。即设计认曹皇后为义奶,使她成了仁宗皇帝的干孙女,藉此获得权沾皇恩的政治地位。同时,与身怀武功绝技的戴义和女武侠香儿结拜为生死之交,为苏小妹驰骋江湖、帮衬兄长执政起到绿叶托花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苏东坡许多不可为之事,都让苏小妹潇潇洒洒地摆平了。《剿灭色匪》一集中,为搭救蒙难的弱女秋菊,苏小妹以不凡的勇气和智慧两次巧施新娘调包的奇计,使秋菊躲过被匪徒劫持的厄运。《智斗辽使》一集中通过对诗联对、诓骗辽国副使醉中道明界碑之下的秘密,成功帮助兄长完成宋辽边界向辽方推进之功。密州《围猎剿匪》中通过两次乔装郎中,深入敌穴以大智大勇探山,为苏东坡扫清顽匪铺平道路。在与官场奸佞小人的斗争中,以“化金方”戏弄奸臣李定。于乌台诗案的审讯中勇斗奸臣,敢于坐上公案恣肆闹堂,使蒙难的兄长免除酷刑之苦。杭州瘟疫横行,苏小妹抓住恶医尤洛致死人命的恐惧心理,乔装道姑去他药店以作法捉鬼的精彩表演,令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尤洛乖乖拿出五百两纹银为防疫捐款。海南疟疾普发,苏小妹巧借黎族人崇敬冼夫人的信仰,假托冼夫人下凡之命,营造了以百口大锅日夜煮药的局面,使疟疾得到控制。最令人感动的是,苏东坡于惠州修筑东江大桥中途断款遭致停工,为获得建桥石料,苏小妹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以官府假告示冒险诓得百船石料。然后飞马进京,求助向太后开恩拨款,平息了受骗运石船民欲砸官府的民怨。如此精彩之为几乎每集中都有体现。正如许多读者所说,《苏》剧中如无苏小妹,则如一锅好菜缺了油盐酱醋一般。可见苏小妹在剧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写到这里,作者突然想到冯梦龙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于虚幻中塑造了苏小妹的艺术形象,以假乱真地为秦少游巧配佳偶。如若将此比作一朵早放的鲜花,那么,《苏东坡兄妹传奇》中的苏小妹一桩桩美不胜收的故事,则是一株花团锦簇的大树。正如苏东坡的三十世孙苏肇平先生观此书感慨的那样:若干年后谈及苏小妹,人们不再提及冯梦龙,也许会从《苏》剧中找到注脚——这,便是《苏》剧中另一个璀璨夺目的亮点和戏眼。

  二〇二一年元月三日初稿于北京皇家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