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伟孙
青瓷为媒入载道, 雨过天青风雅颂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伟孙
青瓷,缘起自然,承泱泱华夏千百年间的技艺存续与文化起源。它们转方外形与内在并举,其或天心圆满又或温润睿智,抑或庄重静穆、含蓄隽永。它们经一代代大师的巧手而存于世间,以无声胜有声,以清冷之姿睥睨着浮世喧哗。
而有这么一个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溯洄辗转于青瓷工艺,以其雄厚的文化底蕴体悟世态诸相,以心瓷相交融达豁然开朗、物我两忘之境。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伟孙。
青衿之志,青瓷之路
卢伟孙,1962年生于浙江龙泉。21岁自龙泉陶瓷技术学校毕业后,卢伟孙便进入当地的青瓷研究所设计室,从事青瓷设计工作,从此一干便是十余年。其间他深耕技艺,掌握了青瓷制作的所有工艺:从瓷土的粉碎、配料、淘洗等流程,再到釉料的配制;从制坯、上釉,再到装窑、烧窑,甚至是质检、包装。其中诸多工作均为繁重的体力活,但正是这般兀兀穷年的辛勤耕耘,卢伟孙终是收获了青瓷制作的扎实功夫。卢伟孙后于1992年赴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深研陶瓷理论与专业实践,并于1997年创办了“子芦窑”青瓷工作室。
谈起为何与青瓷结缘的缘由时,卢伟孙无不兴奋地表示道:“一捧不成形的陶泥,随着拉坯机飞速旋转,双手微微施力,不成形的陶泥便时而成盘,时而成罐,或时而又成壶。只需片刻,陶泥便通过想象、创意与手感的碰撞成就一番艺术。如果体验过,一定会爱上这种感觉”。诚然,卢伟孙的“子芦窑”工作室中充斥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雅意境,仿佛与俗世喧嚣、繁弦急管相隔绝,而是于市井中兀自阒静。“子芦窑”便是这样一处世外桃源,是卢伟孙创作青瓷作品时的“乌托邦”世界。
千年以来,龙泉青瓷便以“类似冰玉”、“山峰翠色”而享誉天下。其取自然之土,经手工匠人的娴熟技艺幻化成型,而后于火中淬炼熔铸,最终将青色凝结在器物中,渲染出大自然中蓬勃自然的青色。南宋时期龙泉青瓷更是以王者之姿一统青瓷之天下,唯有龙泉之独特的山水文化、独有的矿土资源,方可孕育出集日、月、星辰与山川树木之灵性精华的自然青色,使其润如碧玉、明如天青、翠若千峰、净如泉溪。
而卢伟孙的青瓷作品,完美糅合了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将万千自然融于瓷中,瓷不仅要有山水之形,更要有山水之意,此乃我一生所求。”因此卢伟孙经常漫步江畔,观察龙泉的山川河流,感受风云涌动,再将自然之况味与心中所感相融合,最终倾注到青瓷的设计中。而后一揉一拉的细致打磨,一上一下的相互绞合,幻化山水、融合天地,最终绞揉出一抹青色魂灵,氤氲着中国水墨的大写意。卢伟孙的青瓷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青瓷釉色之晶莹剔透、造型端庄秀美之特色;又大胆吸收现代艺术之风格想象,大气、醇厚浑然天成。
一器一心,习古通变
“若仅对传承经典的作品进行粗糙简单的拷贝,何谈传承?传承的目的在于创新,让青瓷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与情趣”,谈及对青瓷技艺的传承,卢伟孙如是说道。而其作品也一如其人的性格,含蓄内敛,却不乏内在张力,以青瓷的设计来表达心中的艺术思想。
“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纵是宋瓷之精髓,卢伟孙也是随物宛转徘徊,同时怀揣着对宋瓷的敬畏之心,拟古出新,对龙泉青瓷做出了多项创新。其中瓷绞胎瓷以求达到大自然天地交融的流动之美;哥弟窑的融合瓷则以求“古今同构”的传承之美;方形瓷则以变圆为方的庄重而形成峻厚的错落之美;瓷画一体瓷则以求达迁客骚人笔墨之下的性灵之美;禅境瓷则呈现方圆相合、装饰新意的大雅之美;自然山水瓷则求达新颖的平面、立体的统一之美。
在多项对青瓷的创新工艺中,哥窑和弟窑的青瓷合壁的成功首烧,是卢伟孙最为骄傲之事,也是青瓷发展创新史的一座里程碑。而卢伟孙于1994年创作的《冬的思绪》、《天与地》小口瓶,曾获“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及“入选奖”。这两件作品于1998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而《天与地》系列的创作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时中国陶瓷正处于变革期,龙泉青瓷当然也不例外。龙泉窑自模具生产正悄然过渡至手工制作,个体作坊也相继出现,创作自由空间的增大使手工匠人的创作精神得以释放。而卢伟孙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正意味着龙泉窑创新伊始,其独特的风格改变了龙泉窑的传统样貌,淡化了传统的雕、划、刻的花草图案;却又保留了其特征,用抽象变化、流转的泥纹虚实相生,交融意与境,使观者进入自然朴素的放达之境,拓宽了青瓷的审美意趣,展评会专家曾坦言“龙泉窑终于向前走了一步”。
凭借着在青瓷工艺方面的杰出贡献,卢伟孙被评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代表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并被龙泉市政府授予“青瓷艺术终身成就奖”,同时出任龙泉市人才联合会特色工艺专委会会长;卢伟孙还是唯一入选故宫最高规格龙泉青瓷大展“天下龙泉”的当代青瓷艺术大师,也是唯一一位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及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的青瓷大师,还是唯一一位被马未都、单霁翔推崇的当代青瓷大师、“千年青瓷工艺第一人”。
心无挂碍,瓷中生道
卢伟孙表示,其创作来源多为对自然真山真水的体悟。青瓷的审美建立在国人对“玉”的审美之上。美玉象征高尚之情操与良好之修养,君子五德“仁义礼智信”亦为玉之五德。而青瓷被誉为君子之瓷,符合传统中庸之道,是天空、青山与碧水于器物上的浓缩,这高贵的青色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卢伟孙坦言,青瓷的创作不在于新奇的构思,更多的在于内在的思考以及内在自我的自然流露。中国的水墨画墨分五色,而青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亦有深、浅、厚、薄、润、透等变化,犹如水遇形则活,遇山而秀,同样使用青釉材料的不同作品,其轮廓之起伏、坑洼之凹凸无不体现着不同的张力,犹如百态之人生。师技易而师心难。不执于固有法则,而是醉心于散淡放旷,情怀所致,寓所于心,方可由色生意,由意生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卢伟孙强调“自然之青”:“青色是青瓷在颜色上的主要追求,也是青瓷匠人心中最美好和最纯粹的色调。”龙泉青瓷中驰名中外的粉青釉及梅子青釉,其釉色犹如巧夺天工之青玉,自然含蓄、玄幽静谧,可媲美翡翠,被誉为青瓷釉色之美的巅峰。
青瓷之青,并不仅仅囿于色相之青,更是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历代迁客骚人莫不为其尔雅的姿态所折服。陆羽曾赞秘色瓷“类冰,类玉天下第一”;陆龟蒙亦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诚然,青瓷之青,还含有美玉之润。做青瓷即为做美玉,青瓷是类玉非玉而又胜玉的艺术延伸。“类冰比玉”的审美意趣即是将器物与人之品性糅合,于瓷器中窥见人品。“此正为世人对青瓷的情有独钟,也是我传承龙泉青瓷文化的情结所在”,卢伟孙如是感慨。
因是之故,卢伟孙手中的青瓷,不仅拥有大自然的端庄秀丽,还有天地之浑然正气;其或静穆温和、恬淡如斯,又或硬朗不折、阳刚雄浑。他不仅保持着自我创作的热情,还注重培养青瓷接班人的新生力量。目前卢伟孙正在培养三十余位学徒,不仅教授瓷艺,更是传承匠心,让更多的年轻人对瓷艺抱有创作热情,从而避免人才断层,真正实现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留下文化的跫音。
纵使青瓷不可语,但其尔雅不迁之心性,在居诸不息的岁月流转中为世代之人所争相称颂。青瓷含蓄静穆,令人心如止水,坦然忘怀;以一器一心、了见本性,使人万千释然、法喜圆满。
在物欲纷扰的现代社会,卢伟孙以虔诚修炼的心性,巧手修琢着一件件沉淀着暮去朝来的瓷器,以寸寸匠心打磨着一个又一个长安祥瑞的愿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卢伟孙的青瓷事业也定会似他手中的瓷器作品一般秀雅逍遥,得自在生命之况味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