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开展“在奉献中品出青春滋味”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1-03-09 11:09:04
浏览

  作者:熊小娇

  “在群山环绕的学校中感觉自己好渺小,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也只能发出那么一点微弱的光芒,就像萤火虫忽闪忽闪。”聚首交流“智志双扶”支教历程,团员们感慨万千:“一年很短,支教很平凡。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我们体味到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唯有在奉献中青春才能熠熠闪光。”

  01 让每个本该有梦的孩子,继续坚持他们的梦

  支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点遥远。放弃繁华的都市,离开温暖的襁褓,忍受异乡的孤独,种种困难似乎都阻碍每一颗想要去奉献的心。葛骊超第一次距离家乡1600公里,真正见到萃英学校的孩子们,“才懂得付出的激情还有执着,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同期出发的还有高雪峰,他们去往一个地处祖国大西南边陲的贫困县。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是葛骊超、高雪峰从第20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培训班领回的艰巨任务。经过3个月的教师上岗培训,第六届研支团成员很快适应角色转换,把培训学到的教师语言艺术、备课与说课、微格强化训练、三笔字等技巧迅速运用到实践中,站上了讲台第一线,缓解了支教学校部分学科教师岗位紧缺局面。

  葛骊超、高雪峰等积极开展了江苏科技大学深蓝讲坛,以“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为第一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春自护安全教育》《传统诗词文化学习》《从大国崛起到树立远大理想》《蚕桑文化科普》《学会感恩》等系列德育活动。

  葛骊超坚持上课前一晚备课;高雪峰为了丰富教学,给学生买了他们能看的历史书籍,任其自由阅读,提升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在七年级政治教学中,高雪峰结合培训技巧创新教学思路,运用开展辩论会、做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葛骊超对父母大多时间外出打工的学生多问候、多谈心、多发上课视频给家长。

  葛骊超介绍,“孩子们最缺乏的是陪伴,需要一个陪伴他们挣脱束缚、打开眼睛看世界的人;需要一个陪伴他们成长、倾听烦恼的人;需要一个亦师亦友、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够陪伴克服困难的人。如何做好陪伴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今后生活的奋斗目标,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支教是一项爱心接力的事业,在不知不觉中,爱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支教即将结束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当地老师,都表现出浓浓的不舍之情。“本来我不想哭,但是放学的时候那孩子突然抱着我的腿问可不可以不要走,我就再也憋不住了。”葛骊超在最后一次放学后,久久不能释怀。离开前,葛骊超在支教日记中写下一句心声:通过我和所有人的爱,去让每个本该有梦的孩子,继续坚持他们的梦。

  

 

  图为支教团成员在为学生上课

  02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

  在一年支教时光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扶贫活动,画好“扶贫+扶智+扶志”的同心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是研支团8位成员的坚定信念。一年来,他们智志双扶助力脱贫攻坚:扶志,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图为学生在操场进行拔河比赛

  03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支教一年,自教一身。葛骊超说,只有来到支教地,才会知道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只有来到基层,才知道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只有现实和理想发生了碰撞,才知道自己最需要成长的是什么。这一年,葛骊超遇到了许多未曾想象到的挑战,面临困难咬紧牙关攻坚克难,把理想和爱投入到现实工作中,学会了微信公众号的熟练运营,实现了单反从零到熟练使用的突破,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带领大家团结奋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未来,我将继续奔跑,在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新时代的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支教团成员课后与学生积极沟通

  有很多人问过葛骊超“为什么来支教?”他每次的回答都是“为了实现梦想”:医生救人,教师救心,教师引领的是这个民族的未来,只要能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便是一种伟大。葛骊超在去年9月已经重返母校读研。他说,作为一名学生,自己依旧会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在做好科研的同时继续投身所热爱的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中,为将来走向更高的平台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