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也谈诗和远方亦笃定前行
黄敏 (四川邛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疫情势态又严峻了,喜欢旅行的朋友又要失望了。昨晚在讲座中,我跟孩子们说:“真正的诗和远方不是你走了多远的路,看了多少旖旎的风景,而是你的心能不能到达你身体能到达的地方。只要我们的心里有诗,我们可以阅读,可以在文字里去遇见远方,和未知的自己。”
30岁前,我也喜欢旅行。除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我想我更多的还是一种虚荣心作祟吧。证明自己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经济相对自由,还有一点透出屏幕的小资情调的傲慢。但是那时候,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自己的心是不是跟上了自己的脚步?是用心去丈量旅途中的距离,还是只是用相机去记录了那些年轻的傲气。
30岁后,对出门,我越来越慎重。我怕舟车劳顿,怕旅途艰险。怕跑一圈回来比待在家更累。我记得五年前的云南之旅,原计划泸沽湖只是一个中途停靠站,但是我到了那里,就取消了其它行程。我每天抱着一打啤酒坐在泸沽湖边发呆,看天,看云,看湖边弹唱的年轻人,看水鸟在水面滑翔,看野鸭在草丛里嘎嘎下蛋。我什么也没有想,脑子里一片空灵。没有什么如诗如画的美景,没有什么造物神奇的感动,就是空荡荡的,轻飘飘的。其他朋友从云南溜达了一圈,我从泸沽湖直接回到了家。看着他们累瘫的样子,我却神采奕奕,满血复活。
疫情过后,我更不想出门。觉得外出的风险平添了几倍。交通安全,疫情风险,饮食安全……这些可能都是理由。我越来越懒。整天地想待在家里。今年暑假,我把客厅完全霸占了,把一部分茶具从楼上搬到了楼下。铺上专用的榻榻米垫子,厚实而又柔软,电脑、打印机、我常常读的书、整套的书法用品、各种小样的乐器……朋友们都笑我像一只困兽,我却怡然自得,乐的屁颠屁颠。我每天除了上厕所和吃饭,一个人蜷在我的这一方小天地里。喝茶、看书、写作、工作。累了就小憩一会,睡不着,就起来打开电脑继续工作。听听音乐,看看纪录片。简直不要太神仙。
每天早上,我5:30准时起床,到楼上的阳台去看天上的云。我行走不过数十步,可是心里的诗意更盛。每天都要写几首长长短短的小诗。不管质量,但是总让我爱不释手品读良久。我每天坚持5000字的写作,写人、写事、写景、写情,或记叙、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走过自己的心,走过自己的梦想,走过对未来的憧憬。我的身体到达的地方,我的灵魂一直没有落后。我写了10多套工作计划和方案。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家庭教育培训材料。我做了整套作文模块教学构建和设计,并且把它搬到了卓文书局去给孩子们做了讲座。我用绘本给托管的孩子一场告别生命,留住爱的心灵之旅。我仿佛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是我一点也不累!
很多人说,渴望旅行,是因为向往自由。可是如果我们的心是浮躁又肤浅的,我们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和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平和。我也曾在浮躁里迷失自己,但是自从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写作,我也开始慢慢找回自己。
自由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执着和追求理想的坚韧。我越来越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我想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导师。这些目标和理想,像黑夜里闪闪发光的北斗星,指引着我,让我笃定前行。梦想的力量就像破土的新芽,虽然细嫩得不堪一击,却带着蓬蓬勃勃的生命的力量,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所以当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跟目标无关的一切就再也影响不了我,我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终于获得自由。
自由是不怕孤独,享受孤独,追求孤独的自我觉醒。追求理想的路一定是孤独的,因为越往前,同行的人越少。人多的路总是平坦而又繁华的。害怕孤独,渴望热闹,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因为那些地方是别人想去的,不是自己刻骨铭心想到达的。在这一路的孤独里,学会跟自己的灵魂对话,悦纳自己的执拗和倔犟。享受独行快的惬意。远离那些人潮拥挤的平路,去走一条蜿蜒盘旋的山路,是追求孤独的捷径。当孤独成为我们的挚友,我们也就不再孤独。
所以无论何方,都可以有诗。诗意人生不是物欲、不是口腹之欲的满足,而是我知道我是谁,我爱着我自己,我爱着我拥有的一切,并为他们感到由衷的自豪。我知道我要去哪里,我看得到那里有我想要的一切。
远方其实不必太远,只要我们的心能够到达。疫情严峻,尽管我们守在这一方天地里,只要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就可以到达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