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霖:《只此青绿》将传统服饰文化精髓融入当代戏剧服装设计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2-02-28 10:26:36
浏览

  备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又开启了2022年度巡演之旅。这部舞蹈诗剧由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人民网共同出品,一批舞台艺术家联袂创作,一经上演便引起关注。《只此青绿》以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以展卷人探寻这幅千年经典之作的人文价值为视角,分为“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无论舞蹈表演,还是服装设计、造型设计、舞美设计,《只此青绿》从方方面面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只此青绿》服装设计阳东霖。阳东霖曾担任多部舞剧、歌剧、影视剧服装设计,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中国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年度奖等。

  

 

  阳东霖为《只此青绿》绘制的服装设计图

  问:请您介绍一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服装设计理念。

  阳东霖: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服装设计理念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传统服饰文化结合当代戏剧服装设计理念创作《只此青绿》。《只此青绿》的服装造型中饱含宋代美学的清丽和雅致,通过抽象概念的服装展现画卷中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青绿世界。关于服装用色,我们以《千里江山图》为依据进行提取,服装制式通过翻阅大量宋代古画与文献之后进行意象化提炼。对于每一幕服装的设计,我们都会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不同人物的身份进行设计。无论是面料选择还是调配色彩,可以说是反复推敲,力求臻于完美。

  问:虎年央视春晚呈现的“青绿”舞段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好评,请问您如何设计“青绿”舞段的服装?

  阳东霖:“青绿”舞段是全剧的点睛之笔,一抹青绿曼妙绰约,一步一青,山水相连,一步一染,如水如烟,似踏水望月而来。服装造型设计从款式上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裙型是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了层峦叠嶂之势,宛若《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呈现宋式美学的清雅境界。

  问:请问您运用于“青绿”舞蹈服装中的绿是哪一种绿?青是哪一种青?

  阳东霖:我们对于“青绿”舞段的服装色彩设计灵感来自于《千里江山图》中的石青与石绿。舞蹈服装的石绿颜色融合了少量蓝色、赭石、藤黄等颜色进行扎染,石青则介于宝蓝色与钴蓝色之间。“青”在古汉语中指两种颜色,一种是接近于黑的颜色,一种是靛青。青绿山水中的“青”是后者。

  

 

  阳东霖在创作中

  问:请问您如何选择面料?舞者的舞裙是丝质还是麻质?

  阳东霖:我们尝试用了几十种不同质地的面料,最后选定的是棉麻面料。棉麻面料分为很多种,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纹理、厚度以及不同的悬垂感。我们不断尝试在各种面料上进行高温固染,观察效果,一遍又一遍地调色晕染,直到染出效果最佳的“青绿”之色。

  问:这部舞剧的主角之一是绘制《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您如何为这个人物设计服装?

  阳东霖:根据《千里江山图》的题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王希孟是一位勤勉且天赋异禀的少年,舞剧中的王希孟从画中走来,他神采奕奕,灵气逼人,他将才华倾注于笔端,创作出传世经典。我们为这个人物设计服装时,从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力求契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与时代背景。剧中的王希孟服装的色彩提取以绢纸的“茶色”为主色调,材质选用中国传统真丝面料,通透飘逸。服装结构保留传统风格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结构处理,裙片的分割使这个人物在举手投足间尽显钟灵毓秀、超凡脱俗。

  问: 除了王希孟,《只此青绿》还塑造了一系列宋代民间工匠艺人的形象,您如何为这些人物设计服装?

  阳东霖:剧中对篆刻、织绢、采石研磨、制笔、制墨等相关传统工艺行为进行了艺术化再现。五位工艺人的服装造型以宋代民间匠人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概括和解构,使得每个人物的服装都蕴涵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体现不同行业匠人们劳动的特点。剧中无论是宋代的手工艺传承人: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还是当代文物修复者,都是可敬的传统文化传承者。我们参与舞剧《只此青绿》的创作,是在为他们画像,为他们立传,向他们致敬。

  供图:阳东霖

  撰文:王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