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缺口”的多重表达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2-08-22 11:52:37
浏览

 

持续的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以及俄乌战争,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触发着绘画的艺术表现,李海滔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有着独立思考和卓越表现力的艺术家,作为游走于艺术设计和绘画的独立艺术家,李海滔先生的艺术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主持设计打造众多知名品牌VIS形象,到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作品涉及产品、空间、品牌、水墨、雕塑和装置等多领域。其带有批判色彩的“缺口”主题系列水墨画,集反讽、戏谑、抒情等做符号化的图象集合,通过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超现实趣味。

 

 

文字和图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平行媒介。本次以“缺口”为主题的展览,是疫情期间李海滔先生对于传统水墨艺术的再创造、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于生命的思考,本展览以水墨空间的表现为主,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锦灰堆,通过现代拼贴艺术做再创作,采集当下民生热点、时事新闻为创作元素,采用勾勒、涂抹、并置、揉皱、做旧等艺术创作手法,有书有画,创造了一种极具现代性的“新锦灰堆”水墨新图式,通过对作品中文字的精细设计,加上12位诗人对于“缺口”主题的现代诗歌创作,在阅读中品鉴绘画之美,赏析时引发思考,呈现出一种古今交融、残盈相映、动静结合的全新意蕴。

 

 

对艺术语言的思考。艺术是人类自我表达最本真的方式,想象力又是绘画艺术的最核心的部分,没有想象力的人类,会更加枯燥无味,孤独无助。“缺口”主题给诗歌和绘画提供的嫁接和呼应,借力装置艺术与“后达达主义”,借助传统水墨与拼接艺术,营造出一种复古又极具现代感的互动体验。

 

 

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对于生活的感悟,缺口”主题就是当下艺术家与诗人的反思与批判,通过作品的展示,一方面不断尝试打破艺术品类、媒材的边界,试图表现处于不断迭代不断发展的丰富性与日常;另一方面,作品内在所包含的传统文脉,将盈缺之美中的张力关系辩证地呈现为一种崭新的平衡,通过图形和文字做社会生活的综合展示。

 

 

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对于生命的意义和思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哲学话题。艺术家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在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研究中就有所表达,他强调了全球体系中的多元叙事,并在本土化和混杂化的趋势中更加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与拟似又不同的西方波普的拼贴艺术相比,“新锦灰堆”中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元素,又表达出古典东方雅士的审美趣味和东方哲学,“缺口”的主题就是在试图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丰富人生过程的一个探索。

 

 

诗歌是度量民族文化的尺度,绘画是提炼现实世界的眼睛。在中国,“诗情画意”体现了诗歌与绘画互承与互补密切关联,就如苏东坡说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笔墨当随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战争以及日常生活是一体的,任何其中之一项,同时具有其它所有各项的内涵。以“缺口”为主题的诗画展,无论从选题的设定,还是展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被赋予其艺术性、实验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事实上历史、宗教、哲学、科技和政治的融合,这是艺术跨学科、人文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任晓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博士,艺术评论家

2022年8月14日写于上海

 

策展人 陆晏平

艺术家 李海滔

 

《春景当思》

 

《春分》

 

《禁止悲伤》

 

《梦幻泡影》

 

《不闻不看》

 

《桃之夭夭》

《无极雅乐》

 

《有何消息》

 

《四分之一》

 

_ 艺术家简介

李海滔,1976年出生于湖南,中国当代艺术家,“波普水墨”创始人,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_ 艺术展览

/2021 上海时装周GFS艺术展/2020 “光与盐” 卡纳比岛公共艺术季/2019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金山水库村田园实验/2019 “ART CAPITAL”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 法国/2018  朵云轩“墨计”联展/2018 “开合”个展 上海/2017  PISTAS OCULTAS“隐秘的线索”艺术展 西班牙/2017 “ART CAPITAL”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 法国/2017 “新生”艺术跨界联展/2016  “墨.计”水墨四人联展/2016  中日澳艺术家作品展/2016  “众立方”艺术展/2015  方太艺术跨界年度展/2015  上海青年艺术大展/2014  建筑之外艺术展/2013  第二届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2007  “上海香港台湾深圳”城市文化海报展/1999  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展

 

_ 缺口主题展特邀互动诗人

秦菲、藏马、大象、卓仓果羌、艾若、罗子健、六月雪、李光明、卜芸浠、闫秀、颜艾琳、李明亮、周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