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牵湿地 纵墨大荒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4-05-15 14:34:21
浏览

心牵湿地 纵墨大荒

——记我省著名湿地山水画家王志敏

                                                 王晓廉

今年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2周年。

在鸡西市,有一位热心维护湿地保护法,并积极宣传湿地保护法的积极分子,他就是湿地山水画的创始人、著名画家王志敏。

著名画家王志敏近照

他1951年生于鸡西市,曾任鸡西画院副院长、鸡西市湿地山水画协会会长。

自2001年开始,王志敏致力于中国湿地山水画探索、研究、创作,起因是他初次走进家乡附近的兴凯湖和乌苏里江大湿地,被那里辽阔,苍茫所震撼,于是,立下志向:要用手中的画笔,真实反映这里未被污染破坏的浩瀚江湖水,茫茫芦苇荡,连绵塔头甸,翻飞候鸟群。自此,湿地便成了他梦魂萦绕的创作根基,他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湿地,他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表现湿地山水的笔墨符号和表达生命意象的符号。

此后,他利用各种机会,艰苦踏查远近湿地,细心观察这里的四季变化,回来后便构思意境,研究笔墨,于是一幅幅构思新颖,笔墨清新的国画作品脱颖而出,引起书画界一片惊叹赞赏之声,并获得各种奖项。

秋色斑斓雁南飞  王志敏

王志敏的湿地山水画,情感浓郁,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笔墨清新,特色鲜明,别树一帜。

构思精心画作意境深邃。一切艺术都必须有意境。意境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似含神,意中有象。王志敏的湿地山水画,意境美的特征十分突出。画作《秋色苍茫不了情》,画面主景是连绵的苍黄的浓密芦苇荡,远处是迷蒙阴郁的天空,一只候鸟没有跟随南去鸟群飞走,而是在这度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家园盘旋,不忍离去,寄托了画家这代人对故乡黑土地的眷恋。 于是,这幅景色便有了情感,有了灵魂,主题得到升华。王志敏深谙绘画艺术之道,要画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画心中之景,使作品具有美学意蕴。《廖廓秋天万里霜》《秋色斑斓雁南飞》等作品均体现这一特色。

春水潺潺候鸟归   王志敏

二、高于自然,追求艺术真实。北大荒湿地,是亘古莽原,蛮荒广袤,生态原始,即是多彩的,也是单调的,关键在于凝望者的心态,造型者素养。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师造化”,“师法自然”又要“高于自然”,即在对客观物象的触景生情中获得主观感悟而激发灵感,天人合一,写“心中之逸气”。王志敏深刻把握这一原则,在创作中不是照搬湿地风景,而是加以提炼或想象,使之更能呈现心中之美好。如画作《春水潺潺候鸟归》,画面是树木下残雪覆盖的湿地,色彩较为简洁,但融化了的溪水边有南方飞来的一群候鸟在嬉戏,说明早春已经来到了北国,白雪掩映不住春的脚步。此画用冰雪画技法,强调了雪的密度与层次,使冷暖色调对比强烈,因而艺术性更强。

经过多年矢志不移的艰辛努力,王志敏笔下的湿地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笔墨语言基础上实现了心灵与现实的接壤,线条与诗韵的联姻,生命与自然的交响。画卷表现的原始生态,是经过他艺术的提纯凝练后的情境,虽是洪荒亘古,但绝无寂廖沉闷、悲凉凄沧,《生生不息的大地》塔头连绵,看似重复,实则内含韵律;《春草萌,万物生》色彩以嫩绿为主,饱含春的生机。他的作品,处处泛着气韵生动,空灵曼妙之美。

白鹭翩跹苍茫间      王志敏

三、笔墨多变,坚持承古拓王志敏闯入的是一个别人极少表现的世界。相较于巍峨大山,奔腾江河,湿地较难表达。但他充分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特点,利用画面气象、色彩、章法、品位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并且有自己的创新技巧来表现湿地山水画,因而取得较好效果。如:《白鹭翩跹苍茫间》,用浓重的墨色表达芦苇荡,恰当的留白表现缥缈的晨雾,视觉中心则简洁勾勒出几只白鹭的仙踪幻影,动感十足。《一步一趋妈模样》,用大写意、粗线条、多色块描绘出掩映丹顶鹤母子身影的芦苇荡;《浅秋静静染湿地》则用工笔技法,细致地描绘出湿地初秋的树木色彩和水面的静谧。他觉得,这样更能表现湿地荒原的苍郁,原始,古远,传情达意,笔墨直抵自然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