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县”的走红,探寻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秘密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1-05-28 10:40:01
浏览

  来源: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近期山东曹县成为了全国网红,屡次登上网络热搜,“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让这个平时里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吸引了全国的关注。曹县是山东省首批二十个省管县之一,总人口175万、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全国第二淘宝百强县(第一名是浙江义乌),2020年曹县的GDP为463.82亿、对外出口82.36亿元,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加工基地。曹县成为全国网红虽然是一次巧合,但背后却蕴藏着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秘密。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也许曹县经济发展的经历能为我们研究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专业群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立足地方经济,寻求市场热点

  在2008年以前,曹县的主要产业是棺材制造和寿衣服饰,其中曹县的棺材制造垄断了日本90%以上的棺材市场,同时曹县拥有全套的寿衣产业,拥有从寿衣设计到打板缝纫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但由于棺材制造和寿衣服饰有较大的市场局限性,所以曹县当地就可开始考虑在现有寿衣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当地人民将目光聚集在了与寿衣制造相似但市场更加广阔的汉服戏服制造,后来借助电商发展的东风,曹县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戏服加工基地。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而言,要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由于这是专业群组建的根基与方向,所以如何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科研基础底子薄、科研转化能力差,在很多“高端产业”领域上无从下手,所以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在“产业高端”上下功夫,曹县由不登大雅之堂的寿衣制造转为“高大上”的汉服戏服制造,充分把握了市场发展趋势,为日后经济迅速发展寻找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市场痛点

  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国内汉服圈主要集中在杭州、广州和成都一线城市。杭州是电商之都,电商产业发达,占了电商服务的优势;广州则是制造业发达,产能强势,当时大量的汉服产品都从这里批发;成都则胜在市场,网红城市、休闲之都,大家愿意消费,汉服社也比较多。但当时的汉服制造存在着“价格”和“产能”的两大痛点,当时汉服虽然在古风圈比较流行,但价格较高,大众不太愿意消费。曹县当地敏锐的发现市场痛点,在原有寿衣制造的基础上,进行汉服戏服生产,以低廉的价格占据市场优势,同时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和产能优势。从2018年3月曹县开设第一家汉服网店开始到2019年,仅曹县大集镇就已经有1.6万余家网店,表演服饰有限公司近2000家,生产各种表演服、民族服、节日服装、摄影道具、舞蹈鞋,全年演出服销售额超过60亿,占全行业电商平台网络销售额的70%。曹县产业升级的经验对我们职业教育专业群组建深受启发,专业群的组建要着眼于产业需求,明白我们要培养什么的人、怎样培养人,只有解决了企业市场需求,才能更准确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打破专业界限,打造市场亮点

  纵观曹县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互联网电商对曹县产业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十几年前,曹县就主动探索“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经济模式,从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我们职业教育专业群组建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寻求专业共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亮点显得十分重要。

  20年前,曹县还是山东GDP倒数第一,重点扶贫对象。如今脱胎换骨,生意做到全世界,成为纳税大户。曹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它用十几年的时间形成产业集群,以一个三四线的小县城打败了众多一线的大城市。同时通过借助曹县经济腾飞的经历,为我们下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专业群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文案:教务处孙鹏 校稿:张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