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展示作家周永卫新作《匠心印记》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001编辑 2021-07-02 14:39:03
浏览

  

6月29日,由宁波市总工会主办,以“感悟先烈初心,汲取信仰力量”为主题的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开放仪式在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举行。宁波市委副书记宋越舜致辞;宁波市委副书记宋越舜和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李谦为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开放揭牌。

 

  在二楼展厅有一本书作为珍贵史料永久收藏——《匠心印记》,作为全市唯一一本被该馆收藏的专著,由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北区总工会宣教网络部负责人的周永卫,从12年在各级权威媒体发表2000多篇作品中精选100篇佳作而出版。

  以一名工会作家的独特视角,大力弘扬广大基层工会干部、职工群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精神”。该作品文风朴实自然、文学色彩浓厚、文采特色鲜明,周永卫用一个个最真实基层故事汇聚出一曲恢弘的“中国工运交响曲”,用中国工人最强“声音”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仪式上,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学峰介绍了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基本情况,该馆由大革命时期宁波总工会旧址改建而成,位于鄞州区演武街2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见证,宁波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是国内目前仅存的四个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原址之一。1963年列入省级文保单位,1987年3月由宁波市总工会接收并负责维修、成列和管理。1989年8月挂“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199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1995年列入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不久又被评为宁波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19年经第八次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工运旧址进行外围拆迁、排水系统改造、加固整修及重新布展,目前,旧址整修及布展项目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重新开放的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布展内容分为6个部分,按照年代顺序,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展示了从1840年宁波被列通商口岸到2021年,一百多年来宁波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尤其是宁波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作出的卓越贡献。以追寻“宁波工人运动”背后的故事为理念,引导观众全面了解宁波工人阶级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重新开放后的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必将会成为宁波职工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的一处重要场所。

  

 

  图为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展示《匠心印记》(左一)

  抒写职工新故事

  若把周永卫比作一位五星级大厨,那么每一位劳动者的每一段成长经历便都是一道“新鲜食材”,经他精心烹饪加工,便成为一道饕餮盛宴,江北基层工会工作的典型案例、江北基层工会干部的感人事迹、基层一线劳动者的成长经历……都一一被周永卫以典型的春秋笔法记录在《匠心印记》中。这部历经12载心血的著作,歌颂礼赞了广大基层劳动者平凡人生之路及爱岗敬业之心,在全国尚属首部。

  12年为一旬,漫漫岁月里,宁波江北的工运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许许多多典型事例和个人事迹,这些自然被新闻嗅觉灵敏的周永卫一一捕捉到,洋洋洒洒数千字组成朴素简练的言语,将时光的印记牢牢抓在手中。一个甲子的六分之一匆匆而过,但被记录下来的故事是永恒的。

  当我们翻开《匠心印记》,读到《洪塘签订我市第一份区域工资集体合同》一文时,如同乘坐时光机器,转瞬间回转到2011年4月27日那一天:江北洪塘街道首份区域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系宁波市第一份区域工资集体合同。合同规定洪塘街道区域内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321.1元,比宁波市规定的1310元高了约1%,1160家企业的近2万名职工从中受益。当年5月11日,该大事件被刊登于《浙江工人日报》,次日更被刊登于“人民网”等多家中央媒体,这是江北工会人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江北工运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

  书中,当我们读到全国劳模、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徐辉的故事时,一句“做为一名基层共产党,扫地也要扫出样子来!”感动了内心、湿润了眼角。为人低调的他的事迹被《匠心印记》高调的记录下来——2001年6月,他来到江北区城管局环卫养护中心白沙站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环卫工人;2004年12月,在宁波首届外来务工明星评选活动中,他从数百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中脱颖而出,荣获“宁波市首届外来务工明星”称号;2007年,他通过层层审核,成为我市外来务工者中唯一一名奥运火炬手;2008年初,他当选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成为宁波市历史上首位当选省人大代表的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4月“徐辉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传播推广“徐式”扫地法之路……徐辉的成长经历,堪称基层职工奔向成功的经典教科书,是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新标杆。

  《匠心印记》不仅记录了伟大,亦书写了平凡。用平凡的故事,宣传最平凡基层劳动者的正能量——谢佳伟、王云、李志朋,三位是来自江北酒吧的调酒师,在周围人眼里,他们属于“不务正业”,天天“混迹夜场”,吃的是“青春饭”。刚入行时,甚至连自己最亲的父母也很不理解。一次次的反对拗不过以梦想作为依托的执着,对中西酒文化的热爱,也使得他们在一个“非主流”的岗位上有了一番非同小可的成就:谢佳伟获得2011年全国花式调酒师大赛第五名好成绩;李志朋荣获宁波市首届“外滩杯”调酒师技能大赛冠军;王云荣获宁波市首届“外滩杯”调酒师技能大赛英式第二名。每每读书至此,便会让人感叹,他们三人之故事,很好的诠释了何为有梦想才会成功的真谛。

  

 

  图为《匠心印记》作者周永卫参加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开放仪式。

  誉满全球新标杆

  据了解,周永卫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17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近年来,他退役不退色,离军不离党,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以精品奉献给人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32年来,他曾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浙江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独立发表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先后潜心撰写出版《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甬上风物》丛书(江北区8册)和《匠心印记》(中英文版)等专著12部。他是江北总工会的笔杆子、江北劳动人民的代言人、江北非物质文化的传播者。他的同事江北区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景小军用“一身赤胆健儿郎,腹有诗书万千言。初心不求名与禄,笔耕作续新征途。”四句话称赞周永卫。

  2017年9月,宁波工运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作为一名江北区总工会普通工会干部的周永卫耗费12年心血的著作《匠心印记》(中英文版)被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10月4日,作为国内第一部专题介绍新时代基层职工弘扬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专著——《匠心印记》(中英文版)美国首发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国作家之家举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全球100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创下了近年来宁波新书首发式媒体刊登数量的最高纪录,同时分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等中美两国100家图书馆收藏,首次将新时代中国工会、中国职工、中国故事传遍全球,开创国际化宣传中国工会及职工群众的先河。

  截止目前,《匠心印记》(中英文版)先后创下了权威媒体发表100篇精品佳作、全球100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美国首发式、中美两国100家图书馆收藏、100家省级示范职工书屋收藏、宁波市118家高级中学图书馆收藏等5个100新突破,在全国工会系统树立行业新标杆。 2020年6月1日,《匠心印记》被百度百科收录,有力地提升了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工运文学新典范

  《匠心印记》笔风优雅舒适、文体大气端庄,深刻描绘了渗透在基层劳动者血液中的高尚品格,犹如松柏一样不仅品质优秀,坚强刚毅,还正直无私,开拓创新。它填补了书写基层劳动者平凡故事空白,赢得了文学界大咖及各级工会领导广泛赞誉。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蒋子龙亲自操刀为《匠心印记》撰写序言。在序言中,他点评道:“浓到极致是平淡,高到极致是平凡。作者心有所系,情有所钟,在执着与专注中淡泊明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以宁波为创作原点,以人民为创作中心,扎根基层、深入生活、抒写人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抒写新时代文化自信新篇章。他胸怀祖国,放眼全球,在爱国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树立了文化宣传新标杆,是中国工会中国职工国际宣传的开创者,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典范!”这是给予一位作家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劳动者投身建设“重要窗口”热潮中所付出心血和努力最好的礼赞。

  “你的一笔一划,笔耕不辍,就像你维护的战鹰,在蔚蓝的天空,搏击海天,诠释使命担当。你用英文版讲述,宁波江北工会故事……”浙江省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杨宝明,作为一名文人,了解到周永卫与他《匠心印记》的故事时,当即即兴提诗一首赞美道“好样的周永卫!你是中国工会的好前卫,你的凌空抽射,射出一记世界波……中国工会故事,在你的笔下娓娓道来……中国工人阶级的声音,伴你的笔端而流畅!”

  

图为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学峰介绍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基本情况。

 

  据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学峰介绍。“1925年春,以铁路工人为主的宁波第一个产业工会——宁波机器工人协会在江北岸成立,这是宁波地区第一个成立的工会组织,时隔96年,(宁波)江北工会干部周永卫撰写出版《匠心印记》,是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传承爱岗敬业精神、发扬爱国奉献精神的鲜活读本,是宁波工运事业对外宣传的新名片,不仅体现宁波工会组织温暖,又向全球讲好中国工运故事、中国职工故事,更充分展现新时代宁波职工新形象。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它、展示它,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工会智慧和职工力量。”(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