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竹笋引发的乡村故事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1-07-23 16:01:56
浏览

  在平江县嘉义镇丽江村流传着一个部级干部吃天价笋的故事。

  最近,平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将这个故事搬到了舞台上,开排了一出《部长吃笋》的乡村故事。

  

 

  当始于唐代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花灯戏,其独特的声腔体系和表演形式,与在平江家喻户晓的老革命形象代言人“达老子”相交融后,会带来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呢?

  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位吃“天价笋”的部长叫喻杰,字达文,老百姓们亲切的称呼他为“达老子”,尽管“达老子”已离开他眷恋的土地和人民20多年了,但他扎根农村,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开发山区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

  喻杰,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中央粮食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驻财政部监察组组长。1970年初,他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带着孩子离开北京,回到平江县丽江村贫困山区安家落户,他谢绝组织上给他的退休待遇,带领乡亲们集资修建小水电站6座,参加封山1万多亩,造林5000多亩,修路架桥、发展多种经营,带头教育子女孙辈数人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发展家乡,为废除干部终身制做出了榜样。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称他为“老干部的楷模”。

  花灯戏《部长吃笋》取材于喻杰回乡后带领乡亲们封山育林的真实故事,为响应封山育林工作,喻杰自告奋勇当上了村护林队队长一职,并制定了封山公约:“偷挖竹笋,罚款五元;举报有功,奖励一元。”村护林队在一次巡山中,他在竹林中发现了有偷挖竹笋的痕迹,一查,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儿媳为了尽孝,挖了一只春笋给他补身子,由此引发父子之间的矛盾,他谆谆教诲,循循善诱,终使儿子儿媳认识到孝莫大于奉公,诚恳地做了检讨并主动交纳了双倍罚款。

  “喻杰返乡后,捐助多年积蓄14900元为集体买牛、买猪、修路、办工厂,逝世时,曾为国家理财人的他只在床单底下发现800元。70年代,城市人基本生活费每月才8元,我们之所以从他生活中主动交双倍天价罚款的一件小事入手,更能见微知著的体现他严于律已、严格治家的品格,体现了一个老革命战士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感人至深。”该剧编剧,著名剧作家李纯先生说。

  唯有源头活水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平江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三千年以来,无数先人留下了丰富文化遗产,承载着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千古文韵,传承着九龙舞、伏羲八卦竹龙舞、平江花灯戏、平江皮影戏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近代,发生了平江起义、秋收起义等重要革命历史事件,这些为平江的文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自2018年文旅合并的三年多以来,平江文旅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的嘱托,汲取本土文化为创作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举办和创作了以屈原、杜甫在平江生活为背景的 “中国有条汨罗江”第三届中国诗歌春晚平江分会场、以石牛寨景区为背景的脱贫攻坚广播剧《美好生活》、以革命故事题材为背景的平江丝弦《黄金十六两》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系列作品先后获得“中宣部十八省民歌汇演最佳表演奖”、“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荣誉,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老腔新唱咏流传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花灯戏始于唐朝,因表演时用楠竹灌入清油、插入棉布条照明或用灯笼照明演出而得名,其独特的声腔体系和表演形式,千百年来已成为当地百姓不可或缺的艺术享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应是精神文明的成长”,平江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宋炼钢介绍道,此次《部长吃笋》的编排与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用非遗传统的表演形式把喻杰在老家丽江村带领乡亲们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家喻户晓的故事搬上舞台,更能凸显时代的意义,也更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同时平江县非物质文化和传承中心的老师们在节目创新上动脑筋、想办法,摒弃了平江花灯戏中一些难懂的俚语发音,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声乐唱法、在器乐使用上结合时尚元素,使观众通俗易懂,更易于现代年轻人接受和传播,他们爱上后自然会去传承,使传统文化以更昂扬的文化自信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路上。

  据悉,整台剧现已进入彩排阶段,预计会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的专业舞台艺术活动”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