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万太保
毕生传承中医 ,国脉惠及万民
——访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万太保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瑰宝,数千年来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泽被亿万华夏子孙。
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副主任中医师万太保悬壶济世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为数万患者解除病痛,助其恢复健康。因成就突出,他曾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后任中国中医药杂志及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南京民革三胞门诊部主任,玄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南京市玄武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并获得玄武名中医,南京市医德标兵、推动中国医学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全国五一时代英模,中国世纪专家、华夏英杰、当代华佗等诸多荣誉称号。此外他还受邀参加了“CCTV对话中国匠心”,南京电视台“一药一方”等节目的录制,成为江苏地区家喻户晓、 有口皆碑的杏林医者。
国脉传承 ,躬耕一生
万太保自小就对中医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跟随父亲用所学的针灸技艺治愈了不少当地百姓的陈年旧疾,造福一方。由此万太保看到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意义,于是下定决心要将传承中医作为毕生的事业。
1978年万太保如愿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淮阴班,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在导师殷怀玉教授的影响和指导下,他潜心研读费氏《医醇賸义》、《费伯雄医案》、巢氏《王一壶仙馆外科医案》、《千金珍密方选》等孟河医派书籍十余年,深入钻研孟河医派的精髓,并对医派代表人物的著作《马培之医集》和《丁甘仁家传珍方选》有独到见解。1995年他撰写的《马培之外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被国家中医药文库收录,并获得全国华佗杯论文一等奖。
在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孟河医术的过程中,万太保有幸得到内科名家、金陵张氏中医第八代传人张晓初教授和儿科名家隋建屏老先生的悉心指点。1986年万太保调入玄武区珠江路卫生院(后升级为玄武区中医院、金陵中医外科医院),又得到机遇跟随李氏祖传中医外科翟玉华老先生研习中医外科,并得到徐福松、刘再明、许芝银等中医专家的定期辅导和耐心指教,诊疗功力一日千里,不断精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体系风格。
万太保立志从事中医的初衷是觉得中医能够治病救人,是一份意义非凡的事业,但当时也只是当成一份工作,虽尽心尽力,却还没有深入内心。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给了他很大感触。2014年,万太保八十岁的母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时日不多。老太太不愿化疗、放疗,也不接受手术,万太保就采用中医方法给其治疗。最终老人家在患癌十年后才离开人世。可以说是中医给了老人家十年的寿命,也在她最后的日子里保证了生活质量。
另一件事情是万太保老来得子,对小儿子倍加疼爱。可是厄运不期而至,两岁的儿子在幼儿园突发抽搐不止、半边身子瘫痪。经过南京四五家医院的治疗,仍然回天乏术,甚至给孩子“判了死刑”。万太保十分悲痛但仍不甘心,也不愿放弃,毅然决然地抱起孩子回到了家里。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他衣不解带,不眠不休,跑图书馆查文献,想尽办法联系国内外医学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许是上天垂怜一位父亲的苦心,万太保首先用西医治疗方式慢慢将孩子的抽搐控制住了,再使用中医疗法一点点治疗瘫痪,逐渐地孩子的身体慢慢好转起来。从两岁开始重新学习讲话、走路,当初那个险些夭折的孩子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也已娶妻生子,走上了工作岗位。可以说是中医给了万太保儿子第二次生命,也使得他对于自己从事的中医事业更加有信心了。
经过了切肤之痛,他深刻体会到病患及其家属对中医治疗的迫切需要,也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工作中他会更加设身处地为患者和家属考虑,用医者仁心面对患者的病痛,用百倍的耐心对待家属的忧虑和焦躁,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如今年逾七旬的万太保积极响应政府“大医下基层”的号召,在苏州和南京开设专家门诊,坚守在治病救人的一线岗位上,每天接诊数十个病人,抱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患者铲除病根,恢复健康。
岐黄之术 ,悬壶济世
从医以来,万太保先后跟随多位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名师修习中医,加之自己的苦心钻研和大量实践经验,在诊治全科病患的同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类肿瘤等疑难杂症。对此,万太保说:“我是看杂病的,比如慢性咽炎、哮喘、慢性胃炎、胃溃疡、肺癌、肝癌、胃癌、癫痫、脱发、中风、颈动脉斑块、痈疖、月经不调、非器质性不孕不育,痤疮、湿疹、牛皮癣等内、外科疑难杂症等,名医都不愿意看的,我照单全收。每一位病人,我都会全力以赴。治好了,自己的医术就会得到精进,也会更有成就感!治不好就当成经验和教训,慢慢总结方法和原因。”
当今社会脱发问题非常普遍,涵盖了男女老少,成为很多脱发人群的“心头伤”。万太保认为其治疗关键在于坚持内在调理。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脱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精神异常、饮食作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免疫异常,或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脱发。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脱发的问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日常调理。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对于很常见的哮喘,中医讲究辨证理论,标本兼治。根据患者脏腑及身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不同症状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扶正固本、补足正气的效果。相比较西医常用大量激素药物治疗哮喘,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很大,中医治疗采用的药物都以草药为主,不含有化学成分,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只要辩证准确,经方能一剂而愈,可大大减少使用激素对患者身体带来的风险。
近些年来,肿瘤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从万太保运用中医治疗第一例肿瘤(胃癌)病人至今,已为上千例肿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有许多已经被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大夫认定生存期只有几个月、几十天的病人,经过他妙手回春的治疗,大多数病人的存活时间超过了10年,还有许多病人的存活时间超过了20年,甚至30年。这些病人通过中医的治疗抵挡了病魔的侵害,并且有质量地生活了数年、十数年甚至更长。
中医对肿瘤的认知集中在气血方面,如果长期气郁结和血瘀滞,就可能引发肿瘤,还有人长期处于抑郁或者精神过度紧张状态,或者外邪入侵,也可能引发气血郁结的肿瘤。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是扶正固本,排毒祛邪,用阴阳、五行、寒热、虚实等一系列的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治病求本。万太保治疗肿瘤首先用中医辨证的方式了解病人的体质,判断其是否具备化疗的前提,再结合中医扶正提高免疫力的方子,因人而异采用中药和西医放化疗结合的方式治疗。
长期以来,民间和学术界便对于中医和西医孰高孰低有不少争论。万太保认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传承下来的,注重以整体观念和辩证为基础的“黑箱子”理论,追之根源、注重调理,治本为主,中医文化理论博大精深,妙处无穷;西医注重以解剖和循症为基础的“透明箱子”理论,看准病体、果断铲除。二者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一些疾病的早期病症不明显,中医难以做出诊断,而西医通过化验结果就可窥见疾病的“端倪”。比如早期的肿瘤病人,必须要通过X片及血液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将西医和中医科学有效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毕生行医 ,鞠躬尽瘁
经年累月与病魔“作斗争”,万太保治愈了大量疑难杂症患者。后来他总结经验,自研丹方,成功研发出特色祛痰化痰的药剂、生发的药水,治疗痤疮的药膏等方剂,均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新冠疫情肆虐全国期间,作为一名中医从业者,万太保制作了很多内含中草药的香囊赠与来看病的人,也在医疗平台上发表了不少防治新冠病毒的中医药方并且一直坚守在医生的岗位上,累计为两万多人次进行了诊治。
作为一辈子行医问药的老中医,万太保对于目前中医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医文化流传千年长盛不衰,在现代科技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保持中医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要取得病人的信任。这就依赖于中医从业者高明的医术、过硬的诊疗技术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应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将医生的德行和风骨抛到九霄云外。
在谈到及自己的医道传承方面,万太保语重心长地说:“我也带过不少徒弟、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带了几个韩国学生,相比较国内的学生,他们对于中医反而更加认可,也更努力学习。现在我带的几个徒弟都很用功,很上进,这也说明中国人现在对中医越来越认可,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不过中医体系庞杂,是一门非常艰深的学问,能否学好,很大程度上要看学生的素质和悟性。我倾尽全力,毫无保留传授知识,但是学生素质、悟性各不相同。悟性高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将老师讲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毕生悬壶济世,研究中医丹方验方,万太保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医。即便不是工作时间,他还是喜欢翻阅中医书籍。他直言:“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给人看病,看好病,让病人恢复健康,自己就会特别开心。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些经济困窘的患者,我会尽力帮助,研发新的丹方帮助他们减少医疗费用。我认为我救治的不仅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份生活下去的希望。”在谈到以后几年的计划时,古稀之年的万太保说:“我想将我一辈子从医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写一本书,留给社会,也算给社会继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时光荏苒,万太保年少从医,转眼已是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但依然精神矍铄,面色如少年般红润。俗话说“相由心生”,万太保经过数十年中医文化的浸润,毕生克己修身,严守职业道德,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用精湛的医术和春风化雨的慈悲之心为患者祛病延年,造就了他温润如玉的儒雅气质,似是自家长辈般,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华夏中医传世久,神州国粹惠民长。万太保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医事业,为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相信有万老这样成千上万前赴后继的中医人,作为国脉国粹的中医一定会继续造福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