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大师、天门市聚樽苑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少红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4-01-11 11:22:42
浏览

  蒸腾佳肴香垂涎 ,荆楚风味永流芳

  ——访中国烹饪大师、天门市聚樽苑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少红

  

 

  天门蒸菜,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湖北天门,是一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风味的美食。作为全国第一座被授予“中国蒸菜之乡”称号的城市,天门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极具产生“蒸”这种烹调方式的优势,身处湖北省中南部,属长江和汉水交汇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北与低丘相连,南有汉水环绕,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早在汉代,竟陵(天门古称)就有了粉蒸菜这款菜式,东晋高僧曾入驻天门西塔寺就以喜食蒸菜而闻名。生于天门的烹饪大师梁少红这样评价天门蒸菜:“品味天门蒸菜,既能在繁华都市中寻到一份宁静与惬意,也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感受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梁少红,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注册中国烹饪大师,湖北十大名师,荆楚工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委员,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湖北省名厨委副主席,现任天门市聚樽苑餐饮有跟公司董事长。从业近40年来,梁少红多次参加省内外烹饪比赛并荣获殊荣,2017年中国烹饪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上荣获“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 2018年在首届楚菜博览会名宴展上,制作的天门“九蒸宴”荣获金奖;参与了《天门蒸菜精选100品》的制作与编写,多款作品入选《中国鄂菜》、《楚菜大典》、《中国烹饪大师专辑》、《中华美食工匠》;参加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及湖北电视台《湖乡味道》、《一城一味》的拍摄工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天门蒸菜独特的美食技艺。

  栉风沐雨稳驭舟 ,踵事增华行致远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每位大师的成长之路,都犹如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执着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在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各菜系的大厨们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以精湛的厨艺为世人呈现出各色美味佳肴,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湖北天门蒸菜非遗传承人梁少红,出生于厨师世家,其外祖父、母亲都是厨师,从小受家人精湛厨艺熏陶的他,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

  

 

  1984年,梁少红进入天门市饮食公司后厨工作。然而学厨并非易事,刀功造型,除了一般的块、片、丝、丁等常规切制外,最能体现厨师水平的则是花刀。但当时学厨要求甚高,两年之内的学徒是没有动刀切菜的资格的,练习高级技巧更是无从提及。时光难捱,但规矩不能破。终于,两年期限已至,为了练好刀工刀法,他焚膏继晷、孜孜不倦,即使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枯燥动作,但他也乐在其中。

  历经无数次练习,刀具与食材的摩擦,让他的十指伤痕累累、疼痛难忍。采访时被问及当时是否想过放弃,梁少红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我的脑海中曾无数次闪过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大家品尝美食时欣慰满足的神情,我选择了坚持下去。”在母亲的教导鼓励和自己的奋力坚持下,梁少红的刀工逐渐熟练精巧,对食材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透彻。他说:“作为一名厨师,刀工精湛是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深入了解食材特性、体现食材本味、满足食客味蕾才是美食的真正意义。”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1994年起,梁少红在天门各大酒店担任行政总厨,自此正式开始了他的烹饪生涯。在此期间,他有幸拜在楚菜泰斗卢永良大师门下,在大师的指导下,梁少红对楚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进一步升华了他的烹饪技艺和职业理想。接受采访时,梁少红提到了明代文学家、“竟陵派”创始人钟惺和谭元春与天门名菜“红烧木琴鱼”的故事。“品尝一道地方特色菜肴,了解当地的典故与历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无疑是探寻一个地域风土人情最直观的途径,天门九蒸里藏着的不仅有对富饶物产的珍惜与利用,还有绵延不断的故园情。” 简洁明了的语言,优雅动人的描绘,清晰地展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生于天门,但梁少红的从厨之路并不止于天门。他曾先后在深圳、北京等地学习工作,亦多次研究粤菜和淮扬菜的精髓,广泛涉猎各地美食。2004年,梁少红离开原单位,在天门市开了一家美食店,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在传承天门传统蒸菜技艺的同时,梁少红也将其他菜系的烹饪精华融入其中,美美与共,使得天门蒸菜达到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感受与冲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业近四十年来,从青涩学徒到烹饪大师,梁少红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如今,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烹饪技巧和料理手法,还积累了丰富的菜品创新与厨房管理经验。在这四十载光阴中,他致力于为广大食客们带来精美雅致、风味独特的天门蒸菜,在见证了餐饮行业历史变迁的同时不断精进技艺,逐渐成为厨艺界翘楚。

  天门蒸菜“蒸”为魂 ,鲜香美誉天下闻

  中华文明,润物无声。蒸菜在几千年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我国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相传唐代,茶圣陆羽和其恩师智积禅师常住天门西塔寺中,朝夕与河湖相伴,与藕为伍。澄净的河湖,脆白的莲藕,天时地利,一道清新爽腻的莲藕蒸菜从此产出。陆羽时代以后,蒸菜就由寺庙传到了民间,蒸法也由素蒸演化成了荤素之蒸。从素蒸到荤素混蒸,再到“天门三蒸”、“八蒸”、“天门九蒸”,天门蒸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菜品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笼不成席。”天门蒸菜的“蒸”讲究烂熟,要求菜肴的鲜嫩和原汁原味。据梁少红介绍,凡是吃过天门蒸菜的人,几乎都会为那鲜嫩滋味所折服。烂熟并不是将食物蒸得烂熟如泥,而是讲究烹调时火候的大小和用火时间的控制调节,使得菜肴的老嫩硬软、稀稠烫温等都恰到好处。此外,烹调时只需将原料的异味去掉,而其本身带有的原味乃至原形,却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在此基础之上,梁少红还创新了天门九蒸(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技艺,既保留了传统蒸菜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烹饪的理念,让这道传承了四千六百年的佳肴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在蒸菜器皿的研究上,梁少红也下了一番苦功夫,他制作的宝塔九龙笼,典雅大方的形状、熠熠生辉的颜色,加上菜肴精雕细琢的摆盘,巧夺天工,令众人叹为观止。

  2023年1月17日,腊月廿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七点钟的街头巷尾弥漫着繁忙与喧嚣,各式灯火映衬出浓浓的年味。一束温馨的灯光下,快递小哥走进梁少红的聚樽苑餐饮.梁家小院,开始打包发货。从腊八到月底,餐馆一直在向外寄菜品,客人和订单络绎不绝,几乎每天都是满档。梁少红说:“年节时分, 吃一口家乡菜, 慰藉一下内心的思乡之情。希望远在异乡的天门游子,吃到我们家乡的菜,能解了思乡的愁。”聚樽苑餐厅在天门市很有名气,天门九蒸数道菜品,在他的餐厅里都能体会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脍炙人口的纪录片,曾在他的餐厅取景拍摄,记录着我国美食文化的璀璨瑰宝。常有外地客人慕名前来品尝美食,目前餐厅的特色预制菜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湖南、江西及省内多地。

  千年蒸菜传文明 ,擎画蓝图启新程

  一路走来四十余年,梁少红荣誉加身:获得1997年全国烹饪技艺比赛铜奖、2005年湖北省鄂菜比赛中特别金奖、2008年全国第六届烹饪技术竞赛银奖、湖北省第十届烹饪技术比赛金奖。20O6年作品《青蛙鳜鱼》入选《中国鄂菜》一书,2018年作品《青蛙鳜鱼》、《炮蒸鳝鱼》、《天门三蒸》入选《楚莱大典》一书;“炮蒸鳝鱼”被评为“一城一味金牌味道”、国宴第一号中国蒸菜。精湛的厨艺不仅获得了评委的认可,更为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梁少红作品《青蛙鳜鱼》

  

 

  梁少红作品《天门三蒸》

  

 

  梁少红作品《炮蒸鳝鱼》

  天门蒸菜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美食本身,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蒸菜的制作过程环保、健康,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同时,天门蒸菜还承载着当地人热情好客、讲究实际的传统美德。在天门,蒸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哲学,它凝聚着天门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对待生活的热情和匠心精神,他们将本土文化融入蒸菜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极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2011 年,天门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蒸菜之乡”,其传承代表人梁少红,更是凭借着其卓越的烹饪技艺和对传统烹饪的热爱与创新,荣获了“中国餐饮 30 年杰出人物奖”和“荆楚工匠”的光荣称号。如今,天门蒸菜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出省门、走向全国老百姓的餐桌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发扬天门蒸菜的基础上,梁少红也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为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08年汶川地震,梁少红捐赠物品到灾区;2021年河南发生水灾,梁少红把门店一天的营业额全部捐给灾区;为残障人群送爱心,参与各种公益捐款活动......他始终关注着社会的需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梁少红以实际行动践行彰显企业家的爱心与担当。

  

 

  梁少红参加首届湖北(仙桃)黄鳝美食节

  目前,梁少红除了店里的日常运营以外,还常常在湖北各地做蒸菜培训,传播天门蒸菜九蒸技艺。谈及未来,梁少红说:“我们当地产业致力于提供各色种类繁多的天门特色食材,为蒸菜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制造而努力。天门蒸菜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海清河晏,时和岁丰。在推动现代化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天门蒸菜产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迈向快餐产业与现代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