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谈|刘秀祥:大山深处的“守梦人”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4-05-30 10:31:16
浏览

  走出大山,又重新回到大山,

  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奋发向上;

  “白手起家”,既抓学习,又抓管理,

  在大山深处打造教育高地;

  他无悔选择,坚持山乡守梦,

  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建设、发展家乡。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四季,本期对话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讲述他的故事。

  “老师们的认真努力和付出,能让学生更好地走出来”

  刘秀祥扎根乡村教育

  2012年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大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而在当时,望谟县全县仅考上70个本科大学生。

  不仅如此,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基础都很薄弱。在当时环境下,许多人认为学生成绩差,考不上大学是很正常的事情。

  2018年望谟县实验高中初建,刘秀祥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他开始慢慢去调整学生以及老师的思想。

  刘秀祥注重鼓励引导学生,同他们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他教导学生要相信奋斗的力量。在三年学习中,学生成绩得到大范围的提升。对于逃课的学生,他也从未严厉,而是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家访活动以及私下一对一的沟通交流等形式,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软肋,制定符合其成长方式的方案。

  

 

  刘秀祥谈德育工作

  刚开始,老师们的教学状态也不好,对于生源问题也颇有抱怨,对学生的成绩提升和成长不抱有希望,但刘秀祥却对老师们说:“幸好这群孩子归我们”。对他来说,教育的价值所在就是让没有希望的孩子看到希望,帮助更多很弱的孩子收获成长。

  于是慢慢地,学校的老师也成为了刘秀祥扎根乡村教育的同行者,在刘秀祥的榜样引领下,许多老师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陪伴学生,在早读和晚自习的点点滴滴中,逐渐肩负起了身为老师的使命和担当。正如刘秀祥所言“老师们的认真努力和付出,能让学生更好地走出来”。

  2018年时,实验高中仅有5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然而,通过学校师生的齐心协力,到了2019年,考上大学的人数整整翻了三番。时至今日,更是有600多个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实现了十几倍的大幅增长。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入校只有105分的学生,最后成功考上了大学。收到短信后,学生晚上激动地给他打电话。这给刘秀祥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信心,也使他坚信生源并不完全决定“出口”。

  “多跑一次,孩子的命运可能就不一样了”

  刘秀祥坚持不懈“劝学”

  大山深处,家长不让孩子读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困难,二是重男轻女,为了让孩子们获得读书的机会,拥有飞往广阔天空的可能性,刘秀祥坚持不懈地进行“劝学”。

  然而“劝学”工作并非易事,对于家长而言,一旦打定主意不让孩子读书,越“劝学”,反而越会使家长厌烦,刘秀祥常常吃闭门羹,甚至因此身上落下很多伤痕。

  但家长的不理解反而激起了刘秀祥的斗志,他不想让孩子变成他们父母这样,正如他所说:“我一定要去做,这种力量感很强”。家访时,看到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刘秀祥常常会感觉内疚:“如果多跑一趟,孩子的命运可能就不一样了,他可能就会改变”。

  在刘秀祥“劝学”工作的努力下,许多孩子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教育给他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有强烈的读书欲望。

  

 

  刘秀祥回忆“劝学”的经历

  刘秀祥曾有位学生,家庭非常困难,父亲去世后,她家里断绝了所有经济来源。刘秀祥承诺为她筹集学费,四处寻找资源。但学生非常想去上学,又害怕没钱入学,于是在假期自己坐顺风车去深圳打工,赚取学费。

  在她顺利入学后,刘秀祥又同学校对接免除了她所有学费,还为她对接了三万八的助学金。这件事让刘秀祥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假如她没通过教育,我无法想象她未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缘分,学生和老师相遇于实验中学,通过教育,学生们奔赴了不同的地方,继续努力奋斗,刘秀祥就这样向下扎根,坚持做一批批学生的“引路人”。

  除了立足本校的教育工作,刘秀祥也开展了面向更广范围的教育演讲。2016年,他创建了省级工作室,进行教师培训、学生德育等方面的公益演讲,至今,在全国各地已经完成了三千多场次,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刘秀祥继续建设和发展家乡

  常常有人说:“接受教育就要走出大山,跳出大山,就不要回来”。但刘秀祥却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说:“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于刘秀祥而言,走出大山虽然看到了美好世界,但他深知,在大山深处,仍有一群人饱受煎熬。只有更多优秀的人回来,对接资源,才能让地区摆脱贫困,发展更好。

  

 

  刘秀祥讲述重回大山的原因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刘秀祥的许多学生也投身家乡建设。在望谟县中,银行、交警大队、政府、法院等单位都能看到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力量凝聚起来,刘秀祥也为之感到骄傲。

  刘秀祥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也一直践行这样的理念,在大山深处,托举起无数学生,指引他们走向了更精彩的人生。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以传播“君品文化”为宗旨,展现当下君子的传承精神与创新姿态,传递社会责任感。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如习酒人的坚韧品质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