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沿黄人民筑起幸福大道(下)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纪实
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项目的建设,就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造福一方人民的探索与实践。走进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新安县沿黄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现场,马尾松、迎春花、黄栌等绿化植被已经迎风摇曳,平整的沥青路面依山傍水,蜿蜒前行;小浪底库区波光粼粼,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鸟瞰沿黄生态廊道局部壮丽美景
自2020年10月底开工以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广大建设者夜以继日,短短半年时间,让原本荒芜的河岸焕然一新。他们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施工生产全过程,不顾己身、奋勇向前,为河南人民铸就了一条充满魅力的生态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环保先行筑牢生态屏障
在沿黄生态走廊的建设中,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承担了仓头段的一、十标段,石井段的八、九标段及二标段等多标段的施工任务。开工伊始,项目团队就把绿色环保、文明施工作为重中之重,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为黄河沿岸筑牢绿色屏障。
正所谓万里黄河洛阳蓝、洛阳看蓝到新安,指的就是黄河洛阳段、新安段水质清澈,幽蓝深邃。新的时代,黄河生态保护,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项目经理,张宝军一开始就对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进行了全盘的谋划。
“我们干的就是生态工程,决不能反把生态给破坏了。”张宝军介绍说,考虑到土方工程较多,他们尽量不采用爆破的方式,避免土石掉进小浪底库区,也避免对周边百姓造成噪音污染。全管段内仅有1公里硬石采取了爆破方式。
穿行于绿水青山中的沿黄生态廊道
由于项目本身属于EPC模式,结合设计方案和现场地貌,项目部积极与设计方沟通,选线期间尽量避开村庄、林木、耕地等,特别是原有植被覆盖率大的地方,基本上都尽量避开。还要避开有观赏价值的古树、有民宿特点的窑洞等。同时,在物资供应方面,项目部主要材料如混凝土、水稳、沥青等,均就近选取商混站作为供应方,自身不再建设搅拌站,减少临建设施,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在施工生产中,项目部也非常重视保护环境。据安质部长张培昕介绍,在施工中,他们甚至为每台挖机都配了雾炮车消尘,最高峰的时候40多台挖机配备了35台雾炮车,工地沿线也安排了7台洒水车来回降尘,直到土方作业基本结束,才减少了降尘作业车。
记者在项目部总工程师贺胜卫的带领下,沿着仓头段已经铺设好的道路前行,来到全线最高处的仙人沟观景台往下看,各种各样的植被已经郁郁葱葱。
“这里以前全是沟壑,我们挖成了这种有层次感的形态,道路两旁或单边植树按照间距每米1株,加上里层一样的矮小乔木及灌木,共约520万株,再加上两旁都要绿化,撒播草籽、花种约49.7万平方米。”贺胜卫告诉记者,在绿化工程方面,他们早谋划、早采购、早种植,如今小树苗都长了起来,绿化效果也就显现出来,就连业主都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的项目,绿化水平确实与众不同。
根据设计,小浪底库区275米高程为红线,275高程以下严禁弃渣。面对巨大的土石方开挖量,项目部因地制宜,巧思妙用,一方面把弃土用于观景台的堆砌,建设了一批美观大方的驿站;一方面利用弃土为当地改造农田,共改造大小农田3万多平米,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再造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力协契激荡火热青春
开工至今,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战线上一骑绝尘,施工进度一路领先,受到了业主、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好评。但是,他们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已完工的局部路段
据了解,项目经理张宝军、总工程师贺胜卫等班子成员,每个月的电话费几乎都在400元以上,张宝军的话费甚至高达800元。大量的协调工作,让他们倍感疲倦。张宝军告诉记者,即便在如此高强度工作的状态下,无论晚上睡得多晚,他早上6:30一准会醒,根本没办法让自己节奏慢下来。
据张宝军介绍,28人的项目团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九零后,每个人的压力都非常巨大。他印象最深的就是2标工区长王亮亮忙起来的时候,竟然有10多天没洗过澡,回到项目部洗澡的时候,人都瘦了一圈。
为干好一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都在默默承受压力,甚至各种委屈,却没有人计较得失。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把自己的私家车贡献出来,作为工地用车,一跑就是上万公里;在工地上指挥作业,不停的呼喊,嗓子吼到冒烟,甚至沙哑得说不出话来也是常事儿;为了保障好后勤,项目部在驻地每个房间都配备了较好的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但是很多人都是在工地上和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十天半月也顾不上回驻地休息一下,项目部只好在两个施工区域安排刘晓、张英两位女职工负责后勤供给,队伍冲到哪里,她们就跟到哪里。两位女同志来回奔波、栉风沐雨,也没有丝毫怨言。
物资保障部长冯斌斌告诉记者,开工后一段时间,由于冬季下雨下雪、道路及施工便道非常泥泞,十分湿滑。计划部一位小姑娘到项目部报到,从高铁站打车到项目部,出租车司机开车到项目附近,发现道路太泥泞了无法通行,就让小姑娘下车了。小姑娘拎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往项目部赶,走了好久也没看到项目部,打电话问还有多远,冯斌斌才知道情况,赶紧派出一辆四驱车才把她接到项目部。
“当时已经是晚上了,黑漆漆的一片,道路雨雪湿滑也非常危险,头一天来就这样吃苦,我们心理都很难受。”冯斌斌苦笑着说。
沥青摊铺
作为工程建设者,四海为家、抛家舍业可以说是他们的常态。张宝军告诉记者,有一次回去到公司汇报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间10点多了,孩子也睡了,第二天早上7点又坐车走了,连和孩子说句话的工夫都没有。
“还有一次,孩子六点多起床,发现我要走,就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说,爸爸你能不能再留一天?”张宝军红着眼眶对记者说,由于常年在外,孩子在家学画画,画的人都是爷爷奶奶、妈妈和自己,就是不把他画进去,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感到非常愧疚和难过。
项目总工程师贺胜卫告诉记者,每次他回家,都得把衣服往家里带,因为家里根本没他的衣服。家里的睡裤松紧带都磨出毛边了,母亲说你要不买一条睡裤吧,他也只能苦笑着说,算了,反正也呆不了几天……
对于广大建设者的付出,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张宝军感同身受。为了铸造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他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和项目班子成员一起,尽可能为干部职工谋划更好地生活工作条件,给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每当员工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张宝军都会及时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和他们谈心交流,消除他们的苦恼。
飞扬的青春,在黄河南岸激荡出改天换地的力量。冯斌斌告诉记者,刚开工的时候,很多东西来不及配备,项目上资金也没到位,很多仪器等设备都是员工自己垫钱先买上,直到春节过后才逐步报账。岸边荆棘密布,测量班的技术人员左手拿镰刀,右手抗锄头,硬生生开辟出测量通道……
绿化工程
史玉龙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有名的“战将”,人送外号“铁老虎”,常年奋战在施工一线。在沿黄生态廊道项目,这只“铁老虎”更是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铺水稳的那十来天,我是不分昼夜天天盯在工地上,困了躺在车上睡一会儿,有什么问题,打我电话,马上起来,24小时随时接听电话,随时处理情况。”项目部副经理史玉龙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站着都想睡觉,有一次居然一边洗着脚就睡着了,几乎到了人的生理能够承受的极限。但是,尽管苦和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不负业主的重托。
8、9标施工现场负责人刘明银在玉磨铁路工程建设期间因公负伤,伤愈后立刻投入到施工中,让人非常钦佩。在沿黄生态廊道项目部,他同样能打能拼,摊铺沥青的时候率领队伍24小时作业火速推进。“全天都在现场组织协调,困极了就上车趴一会儿,每天就睡一两个小时,用一个星期时间,完成了25公里的摊铺任务。”刘明银自豪地说。
“四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足足5个亿的工程量,可以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业务水平发挥到了极致,所有人全力配合,团结一致,遇到难点,任何一位同志都不会退缩。”安质部长张培昕感慨地说。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建设者的胸襟,总是如此广阔;建设者的力量,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释放!短短半年,一条崭新的生态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在古都洛阳新安、孟津两地黄河沿岸蜿蜒如带,日夜聆听母亲河的浪涛声,为沿黄人民送去祝福和温暖……(许霞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