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说:皖南医学院张江辉—我看《觉醒年代》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2-06-22 16:32:42
浏览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优秀电视剧,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传递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让我感受到“课本里的人物活了、事件活了、历史活了,越看越感动,越看越有信心,是我们学党史、悟思想的鲜活教材。”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感悟。

  从题材和创作初衷来看,这是一部历史正剧,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向受众还原了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毛泽东、周恩来等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中流砥柱,为信仰而战,为国家主权而斗争的年代。百年以后,坐在屏幕前的我们仍能从剧中感受到先驱者对这个国家每一寸土地的热爱,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担忧,对世间劳苦大众的同情。

  《觉醒时代》中出现了许多小动物的镜头,然而小动物们出现的时机皆是神来之笔,如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在上海震旦学院礼堂讲话。在会上,他眼前的话筒有一只小蚂蚁,镜头给的特写足足有好几秒。小蚂蚁顺着话筒杆子,爬到话筒上,再到扩音器的地方。当时民智未开,仲甫先生提出的科学民主的口号,正是为了警醒万千蝼蚁般的世人,他就像那只爬到话筒上的小蚂蚁,他是首先觉醒发声的人,敢为天下先,虽然孤独,但这股力量不可小觑。尤其是他说到要在政治、法律各个领域进行入心入脑的思想启蒙时,那只蚂蚁步伐虽小,但就像仲甫先生那样,走得格外从容自信。再如仲甫先生因散发《北京宣言》被捕,他将监狱当成了研究室,潜心读书。有一次,他在高高的监狱墙角边发现一只螳螂。他也如守常先生观照蚂蚁般,看着螳螂爬行。只见螳螂举着细如毛发的双臂,凭空挥舞。这不正是仲甫先生的真实写照,他认定的路,从没有人走过。再走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螳臂当车的结局,但他仍选择义无反顾地前行。类似与此类意象还有许多它们使情节过渡不可谓不自然,让屏幕背后的我们看了以后不可谓不感动。

  通过《觉醒时代》这部剧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增加了对优良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坚信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青年毛泽东上下求索、寻求救国真理,鲁迅撰写《狂人日记》等,还有在新思想的激励下,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他们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广泛发起学生运动,唤起全民族的觉醒。他们在一个个的主义和理论实践中,最终走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新道路。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循着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追剧过程中,在动情之处我常常泪湿眼眶。《觉醒时代》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陈独秀等人与辜鸿铭等的新旧文化之辩论。双方各自坚守自己的文化信仰,虽观点不同,但都是在为苦难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对于文化来说,并不分好坏优劣,在剧中北大校长蔡元培向我们展示了正确的文化观“北大,作为文化的阵地,我们更希望出现不同的声音,有争论是好事情,具体如何就留给后人去评判”这一段蔡校长的演讲不仅将蔡校长兼容并包的文化立场表达的十分清楚,同时也向屏幕背后的我们传达了优良的文化是禁得住历史的考验的,我们对于传承下来的优良文化应当怀揣有敬畏之心去认真学习明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是支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屹立世界不倒的“定海神针”。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幸福并感激着。”

  “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

  “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最后,我想将我最喜爱的李大钊先生的《青春》节选与君共勉。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