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莫伟坤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2-10-08 11:42:41
浏览

  一方端砚雕绘人间冷暖,半生坚守歌咏工匠情怀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莫伟坤

  

 

  莫伟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品雕刻一级技师,首届“中国砚都”十大制砚名师。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广东金融学院客座教授。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中国端砚鉴定中心鉴定顾问、肇庆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肇庆市“宝砚堂端砚文化艺术馆”馆长及端砚创作总设计导师等职务。

  “择一事,终一生。”莫伟坤1970年出生于广东肇庆,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结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高级艺术研修班。他从事端砚设计雕刻三十五年,期间刻苦钻研、汲取前人所长,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制砚经验,形成了独具鲜明特色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形制优美、色泽古雅、神韵兼备。

  

 

  《别有洞天》砚

  

 

  《奇峰异岭》砚

  

 

  《女娲补天》砚

  

 

  《星云》砚

  墨染春秋,清润至臻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不但是一种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历朝历代中都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更是一张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在中国四大名砚之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初年,因产自端州(现广东肇庆)端溪一带而得名。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一开始的唐代端砚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面少纹饰,砚形也较为粗陋简朴,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之砚,之后在宋朝成为贡砚,历经元明两朝不断向上发展,在文人的热衷鉴赏与研究下,端砚的砚形砚式愈渐丰富多样,制砚工艺愈发精致细腻,巧工名匠、收藏名家代代相传,并在清朝达到发展顶峰。

  端砚因石质既致密坚实又温润如玉而驰名于世,抚之细腻娇嫩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可谓是刚柔并济。研墨时有贮水不凅、发墨不滞等优点,研出的墨汁细滑质实,书写流畅不损毛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实用性非常高。若是上好的端砚,甚至能做到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砚心始终保持湛蓝墨绿之水气状,此便是古时“呵气研墨”之说。同时,独特且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与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相得益彰,为端砚赋予了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中国制砚史上留下特殊的鲜明痕迹,曾有诗赞曰:“岩石凝清粹,端然绝世珍。清世轻楚玉,色润胜燕珉。”

  “直接用墨汁很容易发臭,隔几天就有味道,而用端砚研出的墨水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书写感更好、墨色层次感更丰富。”提及端砚研墨,莫伟坤认真说道。

  然而,时至近代,昔日烜赫盛况的端砚技艺却随着国运衰微和战乱纷争而渺于人间,端溪名坑荒废停采,砚材枯竭,加之外来文化冲击和钢笔的引入,端砚的实用功能退化,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一度濒临人亡技绝之危。新中国成立后迎来转机,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有计划地恢复端砚开采与生产,端砚文化才枯木逢春,重振并逐渐发展向好。历经千年时光的洗涤,端砚早已不仅仅只是文房清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遗产,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端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肇庆得天独厚的山脉风水,滋养出最具韵味的端砚文化;曲折的历史积淀,哺乳着端砚文脉的无双性灵,于一众制砚艺术中独领风骚。从唐代开始,当地百姓就凭借地利,凿石制砚,在岭南一隅打造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制砚是他们最主要的谋生技艺,并代代相传至今。巧匠们用一刀一刀的凿刻,刻出了端砚制作的兴盛与传承,也塑造了独特的端砚文化与艺术。这里,是端砚的发祥地,也是广东端砚名匠——莫伟坤大师的起点。

  生长在“中国砚都”的莫伟坤自幼受端砚文艺熏陶,经常在闲暇之余发挥想象随心雕刻,对制砚雕刻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一颗懵懂的种子埋入了心田的沃土中,孕育着无穷的力量,破土而出。1987年,莫伟坤开始从事端砚行业工作,尚且年轻的他深知自身的不足,一心钻研制砚技艺,在其刻苦努力下,技艺不断娴熟精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制砚之艺渐入佳境,所制作品得众多名家和收藏家的青睐。就这样,稚嫩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莫伟坤在制砚道路上渐行渐深。

  从朝阳少年到花甲岁月,凭借着一腔永不浇灭的热情与砥砺深思的精业精神,莫伟坤历经长达四十余年的洗涤与磨练,终成为端砚制作艺术的当代传奇。若不真正爱上端砚艺术,又如何做到长年累月的坚持却毫不疲惫?如何做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观海》砚

  

 

  《秋山乡韵》砚

  

 

  《樱花时节砚》砚

  

 

  

 

  时代新艺,薪火相传

  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手工端砚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从90年代开始,莫伟坤就立志要将砚台做成具有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以求寻到出路,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创新。“传承一定要伴随着创新,否则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依据天然纹路去创作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有自己的闪光点。”提及创作方法,莫伟坤如是说道。

  莫伟坤擅长于立体化山川造形和高浮雕的端砚设计雕刻技艺,于题材着手,将中国丹青绘画与石刻技艺融入端砚雕刻的技艺中,依据天然的纹路衍生自主的思考,并结合古老历史人文与神话故事元素,雕刻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让观赏者不仅仅局限于端砚本身的形制美,更让他们明白他在一刀一刻中赋予端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其深刻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在传统工艺手法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推动了砚雕行业的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他注重因石构图、因材施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何为天人合一?大自然对石品的鬼斧神工与工艺制作者的独特个人思想水乳交融,由此精心创作而成的作品,便可称之为天人合一。在莫伟坤看来,雕刻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创作眼里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不同的端砚石上也有不同的雕刻方式,每一处细节都侧面构成了雕刻者的内心世界,而若是没有这些细腻的个人表达,所成作品无神无韵,便难堪“艺术”之称。“好看的图案机器也可以做,但按照端砚石纹理融入个人情感的创作却是机器不可替代的。”莫伟坤说道,他始终致力于创作出有故事有价值有灵魂的作品,专注“高”“精”“奇”端砚作品的研制,他手作的端砚之美,设计新颖,构思奇巧,做工精美,极富时代气息,深受广大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喜爱。

  数十年的制砚生涯中,莫伟坤所获荣誉也是数不胜数:《丰年盛世挂满枝》砚荣获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金奖;《高瞻远瞩》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获得2018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金奖等等;作品端砚《慈晖》于2008年被广东省肇庆市博物馆收藏;《悟》于201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一帆风顺》砚于2018年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还有多件精品被载入大型画册或被海内外客商及著名收藏家收藏,其本人更是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孤独的,莫伟坤也不例外。他性格外向,平易近人,平日里喜欢与人攀谈交流,但每逢坐在工作台前创作之时,往往时光悄悄从指尖流逝而不自知,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全神贯注地雕刻着心中的美好意象,极力追求完美,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发自肺腑地感到满足与喜悦。长期的静心创作养成了他稳重耐心的一面,谈吐间颇有一种艺术大家的气度。

  谈及现代工业化对砚雕行业的冲击时,莫伟坤表现出对手工砚雕的坚定自信心,他认为,机器所制成品不仅质量无法保证,雕样也是千篇一律,远远不如千姿百态的手工砚雕,真正的好砚只能是手工制作。在物质条件富裕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手工砚雕的兴起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与砚结缘,以身投砚,莫伟坤向世人展现手工端砚的砚雕之美,这份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自信,来自端砚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来自他矢志不渝、永不放弃的决心,也来自他那精益求精、争做第一的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莫伟坤始终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端砚制作行业发展的角度和责任感来要求自己,并呼吁从业者都能真正用心去创作每一件作品。娴熟的技艺只是锦上添花,认真对待作品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再简单的一件作品也应该被赋予独特的灵魂。

  为了更好的传承端砚制作技艺,在教诲后辈之时,莫伟坤从不私藏自己的技艺,而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囊相授,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徒弟,帮助他们打破艺术形态的种种隔阂,使他们能在传承中国传统端砚文化中做出积极贡献,唯有代代传承才能让艺术瑰宝挺立于人们的视野当中。我们相信,古老的端砚文化艺术在如莫伟坤大师般的行业先锋者的带领下,让这段墨香以变化万千的绰约风姿,传遍大江南北而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