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开展“追寻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活动
作者:路馨雅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22418163团支部的志愿者们在学院关工委、团委的指导下分别来到雷锋纪念馆和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开展了“追寻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实质和核心以及保路运动所体现的勇于担当、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的是雷锋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路东段61号,原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始建于1964年,1969年、1992年、2002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改扩建。雷锋纪念馆按功能划分为6个区:展览区、凭吊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
实践团成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带领,依次参观了雷锋纪念碑、雷锋事迹陈列馆、雷锋墓和雷锋塑像,看到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和手迹以及雷锋遗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这些记录真实地向人们再现了雷锋平凡伟大的一生。雷锋用他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实现着他的誓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在这里,保存了雷锋不同时期的日记,作为校外辅导员时佩戴过的红领巾,训练使用过的手榴弹,体现雷锋艰苦奋斗精神的节约箱, 以及雷锋驾驶过的13号“嘎斯”汽车等。
讲解员绘声绘色的给成员们讲解着雷锋这些遗物、图片和仿制物背后的动人故事,诉说着雷锋艰苦奋斗、乐于助人,“螺丝钉精神”贯穿了雷锋同志的纪念馆,也贯穿了他的一生。雷锋用“钉子精神”诠释着努力二字,肯吃苦肯钻研。他内心有强大的内驱力作为信念支撑,又是怎样的精神力量铸就了这么强大的内驱力,纪念馆的第二部分——“永恒的精神”为成员们做了深入的介绍。
参观完雷锋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无不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内在力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时代楷模的雷锋同志,也是当代青年学习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闯关夺隘,也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见贤思齐,在奋斗中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指引着后人把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鼓励着人们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为国为党为人民,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将雷锋精神延续下去。
实践团成员随后前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四川军民革命斗争历史。四川保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四川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又称为铁路风潮,是清末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反对清朝政府将地方准备兴建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进行国有化而发生的运动,其中四川省的运动最为激烈。此次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陈列馆拥有一个序厅,六个主要展厅和一个纪念品售卖厅,除了常设图文及物品陈列介绍,第三展厅会不定期播放相关历史科普宣传影片,围绕铁路的“建路”“夺路”与“保路”的时间线,全景式地展现保路运动。
相较于课本上简短模糊的文字介绍,陈列馆的学习使大家更为深切的体会了解到四川军民革命斗争的艰辛,跟随着馆内指引,实践团成员一步步体会着四川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以及革命先辈不朽的红色精神。泛黄的文物不仅仅代表着过去,更作为一种历史的印记,是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的见证,更是当代青年继续砥砺前行的不屈动力。
“你现在看到的几行字,是他们的一生”。在纪念馆长长的走廊里,过去漫长的时光在眼前铺开了画卷。实践团成员们在时间的画卷中慢慢行走,那些英灵的名字,在中国的历史里浴血奋战而又熠熠生辉。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不能忘却沉痛的过去,更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但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四川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一堂受益匪浅的历史课,也是一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新时代青年,成员们必将牢记前辈们的斗争精神,在风吹浪打中锤炼能力,在破解难题中提升本领,在远大志向与奋进中磨砺锋芒,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牢记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