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传承人刘佰林
中医世家妙悟岐黄,匠心仁医救济天下
——访国家级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传承人刘佰林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救死扶伤的技术,也是一门蕴涵深邃哲思的学问。“医本仁术也。见人疾苦,则起悲悯。”《古今医彻》认为医术是慈悯苍生,救人于危机中。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世家,是古代中医传承的重要角色。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继承人刘佰林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但医道求索,无有止境,他勤求古训,传承中医药文化。现为自治区中医医院VIP专家门诊(刘继组名医名方工作室)负责人,并兼任乌鲁木齐幸福乳腺病医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间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
中医世家,仁术济世
一直以来,中医学在世人眼里都有一定的神秘性。相传神农尝百草著《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已有千年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名医,他们悬壶济世,不断守正创新,让中医延绵千年。虽然中医医师目前已有专门的培训制度和方法,但是中医的历史文化中离不开从业者依然坚持言传身教、子承父业的方式行医治病。
刘佰林出身于中医世家,目前是中医传承的第19代传人。如果说家族的熏陶为刘佰林了解中医打开了一扇窗,那父亲便是他中医道路的引路人。在一次次耳濡目染,亲眼见证父亲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刘佰林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轩岐救正论》指出:“夫医之为道也,总君父师相之权,而其学也。究天人性命之微,故君子取其精以治身推其余以济世,斯仁术也。”除却继承家族中医精华,刘佰林也在学校学过西医临床医学,于2008年成为中医硕士内科研究生。2010年他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全国名老中医药导师刘继祖传承工作室被其父亲刘继祖指导传承。
刘佰林的父亲刘继祖从事中医工作近60年,擅治疑难杂病,病种涵盖肿瘤及内、外、妇、儿科。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30余年,担任新疆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新疆卫生系列高级评审委员会二~五届委员等职务,参与编著《子午流注传真》、《医学入门》、《藏经大法疏论》、《玉函宝鉴》等著作。
刘佰林悟性极高,在随着父亲刘继祖行医诊治的过程中系统整理、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并应用于临床,并参与家传研究“鹤天蠲毒散”抗癌系列制剂。此外,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益精填髓补肾等方面都获得了一些专利。
医者,需要上通天文,下达地理,中知人事。刘佰林从四五岁就开始书写墨笔字,学习开方。于微小处见实干,他的医方不仅工整美观,而且平和押韵。中医讲究触类旁通,阴阳五行、风水易经、奇门遁甲、诸子百家甚至琴棋书画都需要略知一二。
刘佰林前有中医传承技艺,后有西医系统学习,再加之潜心研习,现如今擅长内科疑难病、各脏器肿瘤、男女不孕育、妇科男科病、青少年增高、过敏性鼻炎等,每年接诊3500余人次。每个患者来到,他必定重新号脉,做到“而知其所以,则因病发药,应如桴鼓”,不仅将病人的症状描述的一清二楚,而且果断迅捷,所以导致现在很多患者过来,都像是考官一样,什么都不说,就等着听他号完脉怎么个说法。在诊治中,他还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患者去理解自己病症的起因与后续治疗过程,让病人防微杜渐。
传承千年岐黄之术,展现时代仁医形象
中医的医理具有哲学智慧,是一个严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四诊八纲,望闻问切来辩证每个病症之间的区别。“我们中医诊治的目的不仅是治病,更是树立健康生活作息的一个链条式的环境。”刘佰林如是说到。
刘佰林提出顺应天地四时变化以调身的理念。要按规律去生活,就像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一样,只有这样,磁场相对来说是顺畅的。在中医看来,五脏六腑皆有联系,某处生病不仅仅是一个脏器出了问题,可能其他器官也有问题,只是没有表现出功能性病变。他强调“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标本兼治”。中医药通过药食同源,君臣佐使的一些药物去调理患者身体,从而让身体回归到正常的一个轨道范畴。《黄帝内经素问》也有提及在养生治病时要根据天时、地理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方案。
《黄帝内经》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肝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刘佰林也指出,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而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喜欢吃的少吃一口,不喜欢吃的多吃一口,喜欢干的少干一点,不喜欢干的要多干一点,就像是喜欢吃肉的人要多吃蔬菜。”他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改变,给儿女们创造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中医药文化以其“源自生活、复归生活”理念受到百姓们的拥戴。
刘佰林在发扬中医文化的同时,用辩证思维看待西医。他说,西医有自身的逻辑,通过检查寻找原始病变,而这与中医的寻找标本兼治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在早期的预防阶段,西医可能更侧重观察为主,是一种循证科学。而中医更强调治未病。以甲状腺肿瘤为例,西医可能是恶性程度有50%左右就要手术,而中医则在早期对甲状腺瘿瘤以疏肝理气等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
许多在内科上标注为不同类型的病,在中医看来,许多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都是相通的。中医寻诊问脉抓根本,通过六经辨证可以为了解患者情况提供进一步推敲的方法。刘佰林指出,只有拥有足够的理论根据,对药物有高度的熟知度,才能更好的把握治疗方向,因病给药。
“中西医是可以进行协同作战的。”刘佰林认为。中医传承需要博采众长,通过了解西医的系统知识,看到更广阔的医学世界,可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不同于西医作为循证医学有相对较为规范的治疗流程,中医在治疗上仍存在一定的兼容性。不同中医传承中,对于中医药的用量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药因为涉及家族传承,会存在学院派和江湖派的情况,甚至部分家学采用“一招走遍天下”。但千人千面,想要真正的对症下药,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不能管中窥豹,要全方位考虑,这样用药才能有一种神韵在里面,药才能更有效。刘佰林表示中医也有自身的要求:“不通烹饪不可为医,不通天文地理不可为医,不通兵法不可为医,不通政治不可为医。”
匠人之心制药,医者之心治人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刘佰林与父亲专门成立了家族式的工作室,一是便于父亲专门传授中医学于刘佰林,另一方面是给挂不上号的特殊病患行方便之门。
中药熬制技术可追溯至商汤名相伊尹时期所创,刘佰林家族传承了严谨的尊古炮制之法,将中药材以“丸散膏丹汤”五种剂型应用于临床。刘佰林重用于散剂,亲自去往安徽亳州等地道药材原产地采购,工作室以研磨为主,通过古法炮制,打成药粉。曾有患病3年多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专门前来工作室求诊,通过诊治后明显有好转,后经调理更是喜得子嗣。
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工作最难做好。“把一个东西反复做,做精做细这就是工匠精神。”刘佰林讲出自己的见解。工匠精神在医学中,就是不断精进技术,不厌其烦的反复锤炼,从而精益求精。作为医者,需要超凡的毅力和恒心。“每一位医生都需要接待成千上万的病人,这就需要坐得住,静下心,沉下来,为患者解决病痛。”他说。此外,医生要学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重复化。
对于匠人匠心,刘佰林也在亲身践行。以病人的药品为例,药品的炮制、萃取的方法他都有专门的要求,要尽可能提炼出最大的药用价值。药师、药品供应商都知道,他用药品质排第一,无论什么情况下,一定要保证品质,加工要精细。
过往碾磨药都需要纯人工反复进行碾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碾压技术将人工释放出来。但是对于原材料的挑选,刘佰林仍坚持精挑细选,要经过机器与人工二次筛选。对研磨出的药粉也要检查颗粒大小,对于儿童用药,更是要反复打磨,只为使小孩子更容易吞咽。他表示药物加工的要求也是中医传承的精髓。不断重复简单单一的做法,对细节反复确认就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后疫情时期,刘佰林更是朋友心中的主心骨。在生病买不到药时,他用五味简单又家常的原料:陈皮、葱头、生姜、红糖、大枣,让许多发烧的朋友病情退却。许多平时不在意的食材都可以代替药材在应急时发挥巨大作用,体现出药食同源之效,让患者不禁感叹中医神奇之处。“中医用药有时候就像我们共产党当年的抗日战争作战一样,用灵活的游击战打法,不拘一格。”他总是用最简单的言语解开中医学的神秘面纱。
中医世家传承的并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工匠精神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刘佰林表示中医文化浩瀚无穷,祖父辈与自己都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给中医文化,后代也将继续发扬传承中医文化,并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医道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他将持续潜心学习,用自己的技艺减轻每一位患者的病痛。
药材有灵,巧遇中医,生出千方功效,点燃万家灯火。对于未来,刘佰林借用医圣张仲景一句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他希望自己能持续为社会发光发热,将自己的能量辐射周围人,将有效的医疗资源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