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好星辰 锦绣中华-2022“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 国服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admin 2022-09-07 14:23:05
浏览

  2022年9月6日,由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与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提供特别支持的2022“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国服论坛在京举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服饰报》社总经理钱竹、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负责人、导演杨轶和艺术设计界专家教授30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由北京英迈策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丹丹主持。

  

 

  活动现场

  “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借助电影频道、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资源,与经典品牌恒源祥一起,着力将“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打造成为展示设计创意才华的舞台,为2022“星辰大海青年演员计划”的青年演员代表们定制服装,并在2022年金鸡电影节期间隆重亮相。

  会上各位专家老师围绕中国服饰目前的行业态势、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服装行业数字化浪潮和2022年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礼服的设计理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忠伟

  陈忠伟首先提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服装由小到大,今天的中国服装对于世界服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在什么层面上的影响?如果仅仅是在生产、价格和供应链渠道上的影响,那么我们就还没有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探讨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有更好的价值表现和价值体现,不是从传统生产、传统设计和传统纹样当中可以简单描述的,它是个系统工程。任何行业、产业价值的提升,核心和基础都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基石,我们谈任何的东西可能走得都不会太远。”

  恒源祥希望未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对服装礼服有深入探讨兴趣的组织和个人建立一个长效平台,并能够长期进行下去。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服饰报》社总经理 钱竹

  钱竹讲到,“从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参与全球时尚系统的构建。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其中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国服装、纺织品还是基于低成本的工业化出口,而不是基于文化的出口,出口的是中国制造,不是中国时尚。我们更应该关注文化自信,文化的本质是政治,尤其是在海外,需要重塑中国国家形象。恒源祥和电影频道的合作,包括我们设计师和媒体在内,我们共同要做的一个课题就是重塑中国国家形象。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韩流、日本文化潮流都曾经席卷过亚洲,他们的魅力是什么?国潮也好,时尚也好,需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不从这个角度出发,是永远不可能有引领时尚的上游文化的。恒源祥抓住这个契机很好,我们即将要站在又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文化界、时尚界,能够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做些什么?我们怎么样把握好新的战略机会,怎么把握好国潮、国服提出和推出的时度效,需要细细研究,好好规划。”

  

 

  (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副主席,东方丝国品牌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服装研究院院长 吴海燕)

  中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东方丝国品牌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服装研究院院长吴海燕说:“今年正好是恒源祥95周岁,值得庆祝,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恒源祥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讲到中国的影响力,我个人也亲历了中国近40年的整体发展。从最初到终端品牌,再到现在高端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出现,中国逐渐开始走向世界。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文化曾经的辉煌,包括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我们的话语权应该是建立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和世界友好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但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如何在未来凸显?今天的我们怎么向世界展示中国?国潮未来的发展在哪里?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国潮设计趋势的接受度怎么样?这些都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时装艺术国际同盟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装设计专业创建人、博士生导师 吕越

  时装艺术国际同盟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装设计专业创建人、博士生导师吕越说,“很早之前我和一位外国老师聊天时他问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服装设计对世界服装做了什么样的贡献?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没有想过,我那时候在一个企业里做设计师,每天忙于各种新品开发、设计和趋势研究等等,觉得衣服在卖就是一个贡献了,没有放眼到全球的角度。现在我一直在思考,包括做策展,带动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参与到其中,落地在中国。虽然我们设定的是一个时装艺术平台,但是这里的创造性非常多,并不断增加优秀传统、非遗技艺等元素。我经常说这就像写大字一样,如果还在描谱,总是学习别人的东西,是成不了书法家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稀缺又被需要的才更有商品价值。”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兰翠芹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兰翠芹从另外的一个视角谈到她认为现在服装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关键在于对传统服装内涵的理解上。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国潮服饰产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太浅显,没有真正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都是些简单粗暴的文化贴片。这样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视觉疲劳,对我国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从商品的视角来看,设计师要理解设计的主体是谁,谁为商品买单。主体是消费者,具备时代性是最基本的需求。传承和保护要有界定,老百姓不消费、购买和使用,就很难传承下来。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构建消费文化的生态。作为一个载体,他有两个关键层面上的技术是要解决,一是文化符号的构建,二是文化意义的传播。我们要从产业、学术、社会等方方面面共同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用他来传播文化自信。”

  “对国潮服装产品设计未来的发展,我是更加倾向于有用‘国民设计’去解读他。他即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廉价产品,他应该具备高品质、高品位、有销量,适合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这对产业发展是有意义的。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工艺技术是不可分割的,又和现代的工艺体系之间紧密相连。怎么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是我们都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她说道。

  

 

  中国服装论坛秘书长、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 陈虎

  中国服装论坛秘书长、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陈虎认为,不同国家的人对一个国家的服装有强烈的认知和认同感,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服。在不同的场合,国服有自己礼仪、制式的要求,所以国服之礼重在内在精神,而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是大美。国潮有三要素,品牌、文化和新消费。

  在提到中国服装产业的数字化特征时,陈虎认为有场景化、生活化和当代化三个方面。数字化是一个工具,打造数字化的服装、数字人、数字厂等,将时尚思想、文化的数字化表达和物理世界的真实融合渗透,最终将构建虚拟与现实相融相交的一个新的时尚时代的到来。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朱阳)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朱阳从人类学家的视角提供了很多新的观点,他说“从哲学的、艺术的、政治的各个层面建立一套人类社会的规章制度,把它放到设计里,可以称之为社会VI。用人类学来说这就是一套象征体系,我们的视觉辨别系统,服装叫做社会皮肤,象征着人们的生理状态,民族和社会地位等,这一系列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套系统语言。商业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服装也一样,可以叫称之为人文景观。我们跟恒源祥合作,成立了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把中国的学术、艺术、设计和商业等整合起来,希望开创出一个方法论,而不是各自按照现有的国际体系去做事情,因为无论怎么做,永远都做着别的东西。”

  时装艺术国际同盟副秘书长刘晓介绍了服装数字化的案例。意大利晚邮报驻华代表于薇薇分享了对意大利和中国关于不同国别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方面的看法。

  

 

  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负责人、导演 杨轶

  杨轶介绍了去年星辰大海青年演员计划中服装方面的精彩展现,以及今年的一些调整和变化。青年演员如今已经成为演绎界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展示对中国国服和数字化服装设计理念的传播推广,都会有很好的推进的作用。

  吴海燕带领一批青年设计团队,分享了2022年“星辰大海之时尚计划”礼服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她认为应以艺术为核心进行创意,包括新潮,新风尚的加入。文化多元的繁荣,终究是让老百姓生活幸福,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论坛最后,陈忠伟总结道,服装设计已经不是一个设计的概念,也不是服装设计的表达,而是一个文化系统概念。从周礼制度的建立到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唐宋时期文化,以及西方的文艺复兴重要性谈起,陈忠伟介绍了诞生于1927年的恒源祥近百年的发展史,是中国与世界融合百年发展史的缩影。恒源祥最初做手工编织毛线,这不是中国自有的一个工业体系,而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从一开始,恒源祥就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选择的这样一个行业,这在当时是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在中国的一个落地。

  “恒源祥自2008年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做礼服,2021年为国际奥委会做礼服,这个过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服饰的话语体系被西方牢牢占据着,我们自身的空间非常有限。恒源祥和电影频道“星辰大海”的合作是一种表现方式,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恒源祥为推广手编毛线,与周璇、上官明珠、王丹凤等一批电影明星合作,这些时尚设计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电影是整个世界对人类生活方式影响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千帆竞发,我们不是一舟独行。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是对人类未来生活样式的一种设想,理念上基于文史册,艺术上的抽象表达,生活方式上的设计,企业层面上的消费体验构建,媒介层面上文化认同的搭建,从五位一体上共同努力,为中国服装的健康发展和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陈忠伟说到。

  

 

  与会人员合影

  艺术与设计杂志副总编、《中国期刊年鉴》总编辑李红菲,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朱阳和木木联合创始人张潇琳,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璐,恒源祥服饰产业、绒线产业副总经理罗朕心,恒源祥联合体北京分会会长侯定云,恒源祥联合体北京分会副会长李启莹等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