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兼弥渡县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林保

中国文化网-网络文化工作网 rwddl8 2023-08-08 15:12:43
浏览

  厚植为民情怀, 绘就绿色画卷

——访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镇和县人大代表村民小组长兼弥渡县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林保

张林保,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把镇和县人大代表、村民小组长兼弥渡县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出生于普通农家,是白手起家的新时代奋斗者;他矢志报国,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主题深耕土地,收集民情民意,带动家乡产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他为人既担当又谦逊,被人称为“好书记”“主心骨”,却又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垦荒牛”……一心为公、走在时代前沿的他似竹石,经千磨万击仍坚劲向上;又如幽兰,虽不争艳却久而自芳,让人生在奋斗中绽放出了别样的精彩。

     筚路蓝缕 党建引领明方向

平坦的柏油路在村子里延伸,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瓦蓝的天空下,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洋楼镶嵌其中。漫步村庄中,鲜果丰硕、绿植成荫、鸟语花香,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友善的微笑,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在党支部书记张林保的带领下,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经验,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实施“双绑”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实现了从“大荒地”到“幸福村”的蝶变。

有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多年后回到老家,第一眼总以为走错了地方。在他们的记忆中,离家时的村庄,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道路两旁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杂草,村中垃圾成堆,猪圈鸡棚随地搭,一不小心还会踩到鸡粪上。所以,很多人远远地逃离了家乡在外谋生,尽管热爱这这片土地,但为了更好地生存,还是不得不成为异乡之客。留下的多半是走不掉的老弱妇孺,她们眼巴巴地盼望着家里的劳动力能多赚点钱,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把家里的穷根连根拔起。“以前我们去到村外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是从大荒地村出来的,男青年担心找不到一个好媳妇,大姑娘都希望嫁得远远的。”说起过去的大荒地村时,有村民长叹一口气,表示过去因为穷,教育、医疗等资源都跟不上,在外面辛辛苦苦,抛去吃住的花费,也存不下什么积蓄。现在,有了张林保这样的好书记和最先回到家乡的一批人,他们致力于建设好家乡,才不至于让村子成为一个脏、乱、差的“荒村”。

今年已经63岁的张林保,开过拖拉机、跑过运输,凭着敢打敢闯的勇气,靠着在外打拼捞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1984年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致富光荣”的荣誉。张林保的儿子成年后,也跟着父亲学做生意。张林保儿子学的很好,生意红火,还请着10多个小工,全家人衣食无忧,其乐融融,虽不是大富大贵,也乐得自在。但家乡的贫困总像抹不去的阴影,在张林保的心头挥之不去。为此,张林保常常帮助乡亲,但几年前一天夜里发生的事,让他下定决心去帮助大家,带着大家一起致富!那天,村里一家民房突然着火,村领导第一时间打了119报警,消防队很快出警赶来,到了村口却因村内道路狭窄崎岖而被堵住。消防车无法直接到达着火点,村民们自发提水灭火,但对于当时火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屋在熊熊大火中全部烧成灰烬。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张林保倍感痛心。

“家乡养育了我,党培养了我。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2013年,张林保回到家乡,在群众的选举下,担任起月工资仅120元的大荒地村村长,自此带领乡亲们一起在泥土里闯出个名堂。那时,张林保的爱人需要照顾孙子,对已是村长身份的张林保很是担心:“你去当干部会很忙,怎么有时间正常吃饭睡觉?”张林保却摆了摆手,让爱人放心留在儿子家,自己一个人义无反顾地回村搞起了工作。儿子的工人回村给张林保送些生活物资,看见张林保在破旧的办公桌上认认真真地写资料,忍不住说:“一个月120元,还不如城里当临时小工的工资的十分之一,您这么大年纪了,多注意自己身体。”但张林保心坚如磐,早已下定了决心开启大荒地村四处破败向欣欣向荣“蜕变”之旅。

砥砺前行 大战大考强担当

只有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才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咱农民就是离不开土地,大丰收不仅仅是收获,更是土地对咱农民的赞赏。”张林保掷地有声,确定了以发展农业为主,慢慢延长其它产业链,具体制定了“合作社绑农户”和“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双绑”的规划。

“我们几十年都没从地里‘抠’出金子,张干部能帮我们?”“我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了,也没能从瓦房搬到楼房,真的能带大家致富?”潮水般的质疑声,将张林保这个满怀激情的干部淹没。

最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虚伪的热情,而是真诚地付出。张林保刚一当上村长,全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张林保以己为例“现身说法”,积极动员群众外出务工、从事经营,带领群众大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同时还大力发展大蒜、烤烟等高收益产业。在张林保的鼓励下,全村152人远赴浙江、海南等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以上;烤烟种植也从零发展到125亩,很多群众都摆脱了贫困。

在实践中,张林保立足村情、敢想敢干、先试先行,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先,以党建为引领,2020年10月份,在大荒地村党支部的牵头下,6名党员率先流转自家土地,3名党员主动加入,成立了弥渡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建后,14户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生产、按率分红,合作社通过向银行贷款,社员投入风险金,流转165亩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地,实现“合作社绑农户”,并由村党支部开会决定,提取合作社销售净利润的3%到村集体,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合作社启动资金由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保,张林保个人向富滇银行贷款300万,在2021年和2022年期间,合作社在运营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向村集体提取了9.26万元,2022年向村集体提取了11.9万元.并且在两年的时间,通过社员的努力和合作社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弥渡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清了富滇银行贷款300万。在2022年期间,合作社建盖了“田边学校”,用于外来各级人员参观和学习的场所;合作社与省级龙头企业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日常管理和销售渠道,实现了“龙头企业绑合作社”。仅就常见的蔬菜而言,从2021年3月第一季农产品上市至今,合作社凭借“双绑”模式销售黄瓜1318吨,收入565万元;销售番茄230.9吨,收入95.59万元,合计总收入达660.59万元……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张林保重视党建引领作用,蹚出路子、做出样子,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不让一个老百姓掉队。村里最后一户建档立卡户张少林家人身体不好,一直都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没有盼头。张林保就把自家的3亩多田给其耕种,还出钱帮助张少林家里度过难关,无偿手把手指导耕作,让这个家里重新燃起了希望;张云夫妇过去几年一直在浙江宁波打工,后来为了照顾老母亲,夫妻俩回乡承包了6亩地种植黄瓜,一年能有不低于15万元的纯收入,比在外打工收入还高。比起打工时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来说,种黄瓜的工作虽然也辛苦,但要轻松自由很多,更能好好照顾家里……张林保深知,现代农业技术的缺乏是村民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尤为重视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充分利用专家授课、视频教学、企业观摩指导、农户交流经验等一切资源来提升村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同时,他还带领合作社负责找项目、搞包装、找销路,彻底贯彻现代农业的理念,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红火起来,能够从土里挖出“金子”。

       

不忘初心 凝心聚力促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想实现以“好村风”带“好村貌”,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跟上新时代节奏。张林保带着大家围绕“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使命任务,组织开展“传家风、树村风”等活动,以文明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村民精神面貌,彻底焕发了乡村文明气象。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是责任,更是使命。跟着张林保,在党建引领下过上好日子的大荒地村村民,一改过去懒散的作风,个个争先恐后地学习、付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的过程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始终以“主人翁”姿态唱主角,全力支持和参与村庄建设。在大荒地村推进环境整治过程中,结合一户一宅“空心房”整治和“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等工作,优化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拆除违章建筑、治理环境卫生。在大荒地村“新农村”建设中,共计:拆除旱厕30个,违法占用土地烤房7个,在“一户一宅”的实施过程中,拆除违建35户,拆除面积19.22亩,村内毛坯房21栋,全部设计成大理风格“青瓦白墙”。房前屋后建设微果园、小菜园、口袋花园,新修村内道路1577米,连接进村道路1100米,安装路灯60盏,安装监控探头32个,提升改造村内活动场所1个、停车场1个、公厕1个,还在鱼塘边的榕树下修建了休闲区,获得了省级绿美村庄示范村称号。“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我都不敢丢了拐棍,现在好了,路平坦了,也有路灯了,我都不怎么用拐棍啦。因为高兴,经常到处慢慢走走,腿脚也利索了一些,医生都说我恢复的好呢!”村里的张大爷高兴地说,自己这辈子能看见家乡变干净美丽,方便富裕,是最开心的事情。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带动下,广大群众看到村里的可喜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爱家护家意识。人人争当志愿者,自觉维护大家庭的和谐卫生,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堆放整洁,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一处处院落变成了“微景观”,形成全村共同参与推动的村民居住环境整治大格局。同时,通过村民出谋划策,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组建了女子调解队、关爱服务队、文艺队、清洁队4支队伍。推广“村贤巧妇”,设置“红黑榜”,将每月的1日和15日定为环境卫生日,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所得分数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奖励。村里危房改造、低保评定、产业发展等一切事务,均由全村户主会议讨论决定。如今的大荒地村,村内管理有制度、整治实施有标准、日常运行有队伍、工作落实有督查,随处可见整洁优美的环境、宽敞明亮的道路、整齐的青瓦白墙。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3号,全州的人居环境提升会议在大荒地村召开,大荒地村党支部在2020年9月,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评为“规范化建设党支部”,在2021年6月评为“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荣誉的真实写照就是:老百姓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安居乐业,形成了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大荒地村能有今天的欣欣向荣,都是缘于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党民一家、政企互助也是通往幸福小康的必然之路。我想,大荒地村该改名叫大绿地村啦!”张林保有信心地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干,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把家乡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好,把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资源用起来、群众聚起来,持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努力向前跑,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栽培,不辜负人民群众的希望!